素养不能被训练,因为素养不能脱离情境存在,素养形成的关键是大概念,而理解大概念要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案例中不断经历归纳和演绎的动态过程。
大概念是通过“具体——抽象——具体”的高通路迁移建立的,主要思维活动就是归纳和演绎。从具体的案例中概括出抽象的概念就是归纳,即“具体——抽象”,而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具体的案例就是演绎,即“抽象——具体”。
迭代是不断进行归纳和演绎的开放过程,对大概念的理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深的,我们称其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协同思维。学生思维是大脑低级和高级处理中心之间的能量互通,大概念从具体案例中被抽象出来,又在具体案例中不断的被验证和修正。杜威说:思维表现为双向运动:从一些既定的局部性和凌乱的资讯,联想到综合的整体情况;再从这一整体回过来思索这些具体的事实,使它们互相连接,而且与留心联想到的事实相连接。迭代的形态是开放的,既不断打破和拓宽既有的理解。迭代和重复的区别主要在“开放”和“封闭”。
肯将自己的见解搁置一下,运用各种方法探寻新的材料,以证实自己最初的。见解正确无误,或是将它否定。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的和持续的探究,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对大概念的理解都是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思维,以“具体——抽象——具体”的路径发展起来,在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大概念发展是有区别的。学校教育中的大概念发展,我们称之为“逆向过程”,即大概念已经被提取,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而日常生活中的大概念发展我们称之为“顺向过程”,即大概念可以在学生在具体案例、日常概念、小概念等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事实上,人类从婴儿开始,就在不断地建立各种概念。大概念是一直发展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例子:婴儿最初建立“有生命的物体会自己移动,而无生命的物体不会自己移动”的认识。风吹球球会动,“无生命的物体不会自己推移动除非我推它”。下一次发现电动小火车不推也会自己动,就会拓展和修正自己原有的概念,得出“除了推以外还有别的动力方式”。
儿童的概念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