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今年腊八节,简写了“腊八粥。
即当天,本人菜是腊肉,吃了八碗饭,一碗白粥。
本未达到一日三餐九碗的饭量,但先有简友“龙泉迷茫一代”还评我是海量。
确实与现代城市居民及未胀大胃肠相的人比,我承认自己是吃得比较多的。
但本人自量别说不能和前辈相比,就算和自己以前比,食量已经在减少。
现不写什么人不扯谈,八百万人马下江南,晚上伙食八百万人马,共一只南瓜,还只吃了一半。留下一半这个人怕浪费,提回家被老婆一个人一餐吃完了,让人难以置信食量。
也不写薛仁贵传说他一餐吃过供品九牛二虎,因此有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写他据书每餐能吃"斗米称肉"食量。
单写本地本人曾听说和亲见的食量,会让现代"大胃王"都自愧不如,且在此之前,无论人或动物食量不是个别,而是普遍比现代大。
是什么原因使以前食量普遍大,现多数食量小,我看总而言之是因之前食油不多,食物营养成份不足,不经饿,且此前劳动强度大,多靠体力,因此为充饥饱肚,饿怕了,有食物尽量多吃,把胃肠都撑大了。
本地有俗话说:"喝粥撑大肚,天干挖烂路",因在缺食饥荒年代,人被饿得快死,这就是人越贫困,越生活不好,越吃得比较多的事实。多吃才能满足生理所需能量。
而天干挖烂路,是因原没有抽水机,本地都是种水稻,在干旱季节正是禾苗需水时期,而不少稻田水路只隔道路,因此争相开挖。
此先不写人食量,单写猪,在无精饲料喂猪之前,原本地喂猪因饲料不足,传统喂法在固体物营养成份不足只有加水,猪潲就是用汤汤水水,因此有“猪婆桶”,即母猪能吃大潲桶至少一担两桶,百余斤汤潲。有吃更多。现猪吃得主少是饲料精营养足够,特是限量没撑大肠肚。
因此原来猪肚,是现猪肚的几倍厚大重,而肚肠如气球般只要吹大一次,再难复原样,会比原来只大不小,胃肠同理,一旦胀大,不会缩小,因此农村人比城里人普遍食量大,因农村人一日三餐多粗粮营养成份不足,加因需多食肚肠被胀大,食少无饱腹感。而城里人多是从小食少而精,是少吃多餐。从小到大肚肠没被胀大。
此再写我所听说和亲眼所见的人。(一)
本地一老人,时年98岁,因早年较能吃,食量大,因此熟人相见多问他时年还能吃多少?比如扣肉。
这人回答:已不行了,其时当地扣肉宴席每碗中间长宽的只能吃八条(块)了,而每碗中间长宽最多三条,占整碗份量80%,即除饭和其他菜,他一餐单扣肉能吃约三碗,实察还不止。
(二)
原农村有不少半边户,即夫妻一工一农,一年到头难在一起生活几日。
其有一子,食量大,父有听说,其时母带子去父亲工作城市单位,父给他称了十斤猪肉,一次煮熟想看他饱食一顿,子却开始不动筷。
爸问:听说你食量大又喜吃肉,这为什么不吃?
妈对儿说:儿呀别嫌少,吃吧!吃半餐算半餐,儿端盆一口气吃完。
(三)
本地一食量大的人,某日因感冒,说真没胃口,让妻只煮4斤干挂面放紫苏香葱发寒,一餐连面带汤全吃完。
单写以上几例,相信简友不再认定我是海量了吧!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