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我们甚至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应该如何去表达。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会很生气,并迁怒于他人。而这常常也会惹怒父母,使父母说出一些事后自己会后悔的话,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其实,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往往比较困难,父母需要学会倾听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不要只是指责孩子的行为,而是要关心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应对难题。
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因此,父母的回应能够对家庭气氛造成显著的影响。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另一个家庭中。十岁的男孩放学回家就开始发脾气,向妈妈抱怨生活的痛苦。因为忘带家庭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冲他发怒,并且称他为“骗子”。
妈妈并没有喋喋不休地指责孩子丢三落四或是撒谎,所以活该受到这样的对待。而是顺着孩子的语气回应他说:“我觉得你今天确实很倒霉,很尴尬。”并且还说道:“我打赌你一定在心里骂了老师几句。”
孩子感到十分惊奇——妈妈连他心里想了什么都知道。母亲又接着告诉他,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时,通常都会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就会感到深深的安慰。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感让孩子感到了温暖,并愿意对母亲袒露心事。
堵不如疏,孩子激烈的情绪并不能强行压制,只要听他们说话的人能接受他们的想法,并表示理解,那么他们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立刻消失。不仅是孩子,哪怕是陌生人,也会感激我们对他们的困境表现出来的同情。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下来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并做出正确的举动。
人类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有感到开心和喜悦的时刻,也一定会有感到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嫉妒等情绪的时刻。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它们可能混乱而矛盾,但都是真实人性的体现。
我们从小被教导说,消极的情绪是“不好的”,我们应该为那样的想法感到羞愧。很多人被教育得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他们感到厌恶时,被告知说那只是不喜欢而已;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又被告诉说没什么好怕的;当他们感到痛苦时,教育建议他们要微笑着勇敢面对。
但是,只有行为才能受到谴责或表扬,而感受不能、也不应受此对待。对感觉下判断,或者横加指责,不但会妨碍个人自由,也会对精神健康造成伤害。
我们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对孩子来说,父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远比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想更重要。
当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和困惑时,不要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而要用充满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和说教。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就向他们传达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而这个信息背后又是这样的一个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一个人的情感,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世界最真实的反映,一个人感到恐惧,愤怒,开心,思索,或者是悲伤,都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像吃饭一样自然。曾经看到过一个段子,在火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孩子哭着说,妈妈,我饿。但这位年轻的妈妈只是很凶的对孩子说,不许饿!很好笑,不是吗?但当一个孩子感到恐惧的时候,父母只是说,勇敢起来!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与那位年轻的妈妈没有什么两样。我们首先应该是承认人的真实反应,然后用语言或者是行动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可以度过这个难熬的阶段,而不是停在这个泥潭里面,自暴自弃。
沟通的真实性,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沟通的一方出现了虚假或者是敷衍的效果,长此以往,这个人的周围的人也会用谎言去敷衍他,他就会活在一片虚假的迷雾当中,最后绝望而虚浮。而掌握沟通真实性的办法,就是要承认人的情志的复杂性与正当性,切入对方的内心,与他站在一起,或是提供方法,或是陪伴度过,给与他一份安全的感觉。
朋友,相信我,掌握了沟通的真实性,你就能为你关心的人撑起一片真实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通过真实的沟通,你与你关心的人才能共同度过生命当中的喜怒哀乐,悲欢同,一起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