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见到我老姨,是在故乡县医院病房三楼,当时她老人家已经虚弱的不成样子了。
说话声音轻飘飘的似有若无,神志尚清醒,我问她,“认识我吗”她点点头,微弱的声音回复我,“你是小卿”。没想到那竟是我们娘俩的最后一面!老姨享年八十八岁。
老姨其实是母亲的姐姐,本应该叫三姨的,因为她排行老三,她是姐妹六个中最高寿之人。也是因为心里和她亲近,所以称呼“老姨”!
我老姨个头高挑,面容清瘦,白净的面庞,她是娘的亲姐姐,叫孟金荣,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也是天资聪慧之人。
印象中老姨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永远都是温声细语的样子!很好的脾气,不急不躁的。是街坊四邻公认的好脾气。
一生养育了三男三女,又赶上那个贫穷的年代,所以没少吃苦受累。
她一生体弱多病,印象中是气管不好,每到冬季,天气一冷就会容易犯病,咳嗽气喘,体质属于农村人说的“半病子”。吃药更是家常便饭,很少去地里干农活,家里的活计啥都会,织布纺线,尤其是织出的粗布,漂亮细腻。小时候经常穿老姨织的花粗布做的衣服。
老姨也是个利索人,贫穷的家也收拾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做饭那也是非常好吃,普通的农家饭,经过她的烹制也会变成一道道美味。
因为我娘和老姨同嫁到了一个村子,离的很近,中间只隔了几户人家。所以我去她家蹭吃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隔三差五的就会去吃一顿。
我老姨最拿手的一道菜,也是我至今回味起来都会垂涎三尺的怀念。
就是炖咸鲅鱼,就是那种中间剖开用海盐腌制晾晒而成的鱼。制作还是比较麻烦的,就是先在大锅中烙几张面糊饼,把烙好的面饼切成菱形块放好备用。然后鲅鱼切段,热锅起油,把鱼块煎至两面金黄,加水放葱姜段,放上早就烙好的面糊饼,大火烧开,点上醋、酱油,甩上鸡蛋,然后放上其他佐料,然后再小火慢煮十分钟,出锅前加点切碎的蒜末。一道美味的家常炖鱼就做好了。
鱼香味飘出很远,贪吃的我闻到就会流口水。甚至整个胡同道都弥漫着那淡淡的咸鱼香,鲜中略腥,中和了祘香味,就连那面糊饼也浸透了鲅鱼的味道,软软的,粘粘的,比鱼肉还好吃!
因为那时候吃个鱼,就算很奢侈了,穷啊!孩子多,又怕不够吃,所以才加上那些面糊饼,岂不知经过这样的一波操作,使得这道菜更完美,就连鱼汤也会一点不剩全部吃光。
毫不夸张,这道菜,至今为止,在我这里似乎无人超越,哪怕是五星级别的大厨也不行。就是做不出那个味!
这就是酒店永远没有的,那就是饱含浓浓亲情的家之味道!
老姨的一道家常菜,也成了我永恒的记忆,这种怀念,那种味道,只属于我的老姨。
我还有个九姨,娘和老姨都唤她“小九”!经常会来我们村附近的市场赶大集。
中午就来我们村吃饭,记得每次不是在我家就是在老姨家。她每次来也是我们聚餐改善伙食的日子,记忆中她们姐仨唠着嗑说着家常,一边择着韭菜或者是茴香类的菜,九姨来一般烙盒子的时候多,因为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好东西,再就是老姨过年放起来的咸鲅鱼。
那时没有鏊子,就用做饭的大铁锅烙,那可得掌握好火候,油都不放,也不会烙糊。只能说她们姐仨都有着高超的厨艺!
记得一个盒子好大,好了放到案板上切成八角,用笼布盖好。等一个个烙好,一起吃。
母亲去世以后,因为怕难过,潜意识总是在逃避。所以很少再去老姨家。因为她姊妹俩的眉眼神态很像,每次见到她,我都会止不住的泪水长流。那时候我真的很怕触碰对母亲的思念。
后来最小的九姨也去世了,再去看老姨时更是另一番滋味了!
记得我生儿子的时候,老姨给我做了小被子小褥子,因为离的远,她老人家也去不了,就托婆婆给带去的。
老姨这是在尽一个母亲的职责,本就不富裕的日子,还能给我做成全新的。现在想想我也是心里暖暖的。
这不是两件普通的被褥,这是母爱的传递,她这是替天堂的妹妹尽的义务弥补的遗憾!
老姨家孩子多,家里的琐碎事情更多,本来身体就不好,还拖着虚弱的身体一针一线为我缝制。还牵挂着千里之外待产的我。
其实给予我的不仅是物质,更大意义上是爱,是让我感觉我不孤单,我也是有人疼的孩子!
致敬我逝去的老姨,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农村妇女,一生善良辛辛苦苦。老来应该享福了,却又驾鹤西去。人生总算是如此,生老病死自然循环,天道不可逆。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对逝去的亲人也只有怀念了!
老姨也去世也快三年了,今年清明回故乡扫墓,遇到表姐去上坟,唯用一刀烧纸祭奠我的老姨。清明柳绿,陌上孤坟,多少怀念,和雨纷纷。
逝者安息!我辈还当努力,活好当下,致敬爱的传承,致敬生命的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