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忆

作者: 爵梦依旧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23:57 被阅读0次

        我离开故乡已有十余年了,其间,大概也回过几次,只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对于故乡近十年眉目究竟变化如何,也不甚了解,偶有所得,也只是道听途说,当然不可全信。只是昨夜一场大雨,淋湿了大概在十四五年前由故乡货贩手里偶得的一把木质的刮痧板,通体红润,由于年久雨淋,颜色也就斑驳了,见到的时候,已经全湿,我又把它带回卧室擦干重新封存。当我再一次拿起它的时候,我心中竟莫名的感动,随之,便有些怅然,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从前了。

      小的时候,由于经济还没有这么发达,远在山区的乡村,缺乏商店,除了集市,人们为了交换生产生活用品,一个重要的来源便是走街串巷的货郎,家乡俗语货郎子,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只要你坐在房子,麦场上,还是田里,路上,总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当你远远的听到:

    换梳子里……

    换头绳里……

    换针线里……

    换卡子里……

    接着,你会听见,一声欢呼,几声嘈杂,紧接着便是一片声了,那是过家常日子的妇女带着儿子姑娘,来换东西了,走近了,你会发现,就那么小小的一个扁担,担在一个皮肤黝黑,风霜满面的人身上,而这就是货郎,大家围着货郎,不停的转翻,找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找到了,用自己带来的鸡蛋,或少的可怜的分分钱,或换,或买,总之经过一番热闹的讨价还价,货郎总是说自己吃亏了,妇女孩子总说自己买贵了,最终在吆喝声里,货郎又转站启程叫卖了,通过货郎,妇女们满足了交换生活用品的需要,姑娘们买到自己喜欢的头绳,孩子们买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货郎,给村民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通常,走街串巷的货郎大多不是本地人,它们走南闯北,见识丰富,也成为当地人冬闲时节,解闷消愁,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晚上,回不了家的货郎,不住店,就在所经之处的农家留宿,一碗热汤,一碟咸菜,两个馍馍成为货郎每日通常的家餐。吃完了,有时候也喝点酒,趁着酒酣醉饱,天南海北,往来古今,神仙鬼怪,风土人情都谝起来,浓浓的酒意在深夜暗黄如豆的煤油灯里渐渐的变成酣睡如泥了。

        第二天,天还早,吃了早餐,货郎又启程了,临走货郎会留下一些东西,以谢东家款待。随后便日复一日走下去,如果这次有些货卖不出去,或剩少许,货郎便会将这些东西转送,那些日子紧巴,年体衰弱的人便最高兴了,因为它们免费得到它们想要的东西,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好多东西是买不到的。

      十四五年前,我偶得的木质刮痧板便是货郎剩余赠予我的,货郎,它们是特殊年代的一群人,迫于生计,奔波南北,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一群人,它们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已经消失了,就短短的八九年,它们已经走进了历史。

        时代当然是进步的,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正这样一群人,在我们那个年代,为我们苍白的童年增添了一二份乐趣,正是这样一群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我们应该怀念它们,感谢它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vd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