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神论者,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人,我不相信“耶稣”,自然也不相信“佛”。
但我没料到,有一天自己内心会生出强烈的冲动,想要研究这些宗教的经义。并且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心理学或宗教都应当被视为求得平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或绝对真理。
这是读完《正念的奇迹》后,我更加坚信的理念。
1.
事情要从2015年的一次旅行说起。
那年4月份,我和朋友一起去洛阳白马寺玩。
这座寺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
站在寺庙中,我并没有感到古老的气息,也没有感到这座寺庙与其他寺庙有什么区别(原谅我的才疏学浅)。
然而也就在这座寺庙中,听着袅袅佛音,久违的宁静猛地一下爬上我的心头,所有的烦恼好似被一扫而空。
尤其是在寺庙内的“图书馆”(不记得这个称呼是否准确)里阅读南怀瑾大师的著作《金刚经说什么》时,这种宁静的感觉更加强烈。
以至于,四年过去了,我还还忘不掉那天的感受。
用一首诗来形容就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从白马寺回来后,我赶紧入手了一本《金刚经说什么》。可惜读了一小半,就再也读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书的内容太难了,只能懂得字面意思。
2.
我读的第二本跟佛学有关的书籍就是《正念的奇迹》了。
为了医治自己的敏感,我常常在卧室里、办公桌上放一些治愈心灵的书籍。比如,《少有人走的路》《追寻生命的意义》《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人生的智慧》《罗素论幸福人生》《超水平发挥》,等等。心情不好,拿出来翻一番,治愈效果杠杠的。
《正念的奇迹》就是其中的一本,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尽管这本书的正文只有110页,我花了大半年时间才读完。不知道为什么,只有心情特别平静时,才能安心读这本书。
一行禅师在书中说,“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就是正念。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一行禅师推崇的是“入世佛学”。他甚至鼓励年轻人以慈悲精神切实地投身社会运动。
他还指出禅修最基本的守则是:即使身处最困厄的境地,也要随顺呼吸,修持平静的正念。
最有意思的是,这位大师在书中还透露自己阅读过列夫·托尔斯泰、赫尔曼·黑塞等人的作品。我猜想他一定从这些伟大的作家身上,汲取了不少人生的智慧。
3.
从这本书上,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洗碗就是洗碗。
不知道别人都是怎么洗碗的,我洗碗时脑子里通常都在想别的事情。别看我站在那里洗碗,思绪可能已经飘到很远的地方了。
一行禅师批评了这种做法,认为如果这样做的话,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只会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活在当下,真的很难。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绪不是活在对过去的耿耿于怀中,就是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唯独忘记,当下才是我们唯一可以主导的时间。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就是:有觉知地呼吸。无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这种做法,有点像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中提到的意志力实验:通过呼吸实现自控。心理学实验证明,坚持放慢呼吸的练习能增加你的抗压性,帮助你做好意志力储备。
第三,我学会了观照自己和他人。一行禅师说,可以借由这个方法摆脱狭隘的见解,变得无所畏惧、大慈大悲。
我理解的观照自己,更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解剖自我,“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而本书所指的观照自己,主要是说禅观内心,由此洞察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最后,附上本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