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儿子去游乐场玩,看到两个小姐姐在泡沫积木的小房子玩地很开心,就屁颠屁颠地凑过去想一起玩。
刚走到小房子门口想进去,粉红色衣服的小姐姐立刻站起来,一把推倒我儿子说:“你不可以进来玩,这是我们女孩子的地盘。”
我儿子一脸无助地坐在地上望向我,委屈的喊妈妈。小女孩敏锐地看了我一眼,立刻对我儿子说:“好吧好吧,跟你说对不起咯。”
然后转头跟另一个女孩说:“我们走,不跟他玩。”说完,一边跑出去,一边还把脚边的泡沫积木踢到我儿子旁。
我当时想安慰儿子说:“姐姐跟你道歉了。”可这句话我怎么都没说出来,觉得很是别扭,虽然那个小女孩确实说了“对不起”,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我儿子拿着玩具枪玩得特兴奋,在我身旁跳来串去的。我提醒他:“小心你的枪,不要打到人了。”
结果刚说完,他就一个旋转、跳跃,枪杆子一把甩到我额头上来了。痛的我眼冒金星。
我一把抢过他的枪,生气地说:“你打到我了。跟我道歉。“
他嘟起嘴巴,想从我手上把枪拿回去。我:“跟我道歉,不然我不能给回你,我怕你又打到我。“
他突然哭起来,说:“我不要道歉,道歉太难了。“
我没有细想他为啥说道歉难,继续逼他说:“你说出来就不难了,不然不能拿回你的枪。“
于是我俩就这么僵着十几分钟,直到他趴在我大腿上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说:“对不起,妈妈!呜呜呜……我不要说对不起,太难了,实在太难了。“
这时,我才给他一个抱抱,把枪还给了他。
我突然想:为啥那位推人的小女孩那么容易说“对不起”,我儿子却觉得“对不起”太难了呢?
因为我儿子觉得自己是“无心之过”,不属于犯错,不应该说对不起。对不起三个字对他而言是沉重的“罪名”。
而小姐姐说“对不起”,是搪塞之词,为了可以顺利地快速逃离“案发现场”,这三个字对她而言是一件“护身衣”。
想到这里,我突然惊醒:为什么要逼孩子说对不起,在他没有意识到错在哪里的情况下,只是把这三个字逼着从他嘴里吐出来,有何意义呢?
我一味的逼孩子道歉,无疑是使用家长权威,降服孩子向我低头。而不是真正的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所在,心甘情愿地认错。
如果我不觉醒,长期以往,孩子就不再重视“对不起”三个字的意义和分量,学会使用这三个字来搪塞自己犯下的错误了。
我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文章写到有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公共场合,撞倒了别人手中的东西。
两个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走过来说:“赶紧说对不起啊。”等孩子说完之后,就拉着孩子要走。被撞那个人看着一地东西,很生气的说:“就这样走了?”
那位妈妈一脸嫌弃地说:“我都让孩子道歉了还要怎样?只不过是个孩子用得着那么计较吗?”
这时来了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走过来,默默地帮忙捡起了地上的东西。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说对不起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什么?”
有多少孩子,都是做错事,说了对不起就万事大吉的?
那是因为平时家长只教孩子做错事就要道歉,而不是教孩子:做错事就要马上改错、弥补。
甚至有些家长也从来没有意识到,做错事除了道歉,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马上去做的。
在教育孩子如何认错这件事情上,家长身教意义重大。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自己犯错时的的态度、及做法最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是非观。
很多家长对自己生活中不经意带来的小错误,没有意识到也需要向家人认错,改正或弥补结果。又或许面子作祟,放不下身段来道歉。
如果你希望养育出一个正直、有明确是非观、敢于承担的孩子,一定要注重这些小事中的言行深教,它们往往能够给孩子带来非常积极正向的教育。
如何给孩子进行犯错后教育,有以下三点意见可以参考:
一、家长在自己犯错时,首先要态度认真诚恳地进行道歉,并陈述做错的事情,随后即刻进行改正或者弥补过失。
为什么需要陈述犯错的事实经过,一方面用语言进行表达自己所意识到的错误究竟错在了哪里,另一方面养成犯错后第一时间思考哪里错了并表达出来的习惯,不给自己机会找犯错的借口。
而家长随后的纠正行为则是非常重要的示范教育,你在纠正过程中的态度和认真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错态度。
二、在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批评。更不能使用辱骂性语言给孩子贴标签。应该严肃而平静地帮孩子回顾事件过程,让孩子阐述犯错的事实。
随后,再协助或指导孩子对犯下错的后果进行补救、改正,必要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完成。
最后,也要对孩子纠错对行为给予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措施。
三、当犯错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时,不应该视而不见或者旁观指责。可以在确保安全等条件下,协助犯错者进行补救。
用行动告诉孩子:犯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及时止损才是第一要务,帮助犯错的人改正也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犯错之后立刻发现错在何处,并及时纠正,用行动弥补过错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个社会一定会少了很多不礼貌、无教养的“熊孩子”。
而要培养这样温暖、正直、敢于承担责任的孩子,少不了一个能够随时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好父母。
愿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都不仅仅会说“对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