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kaggle(uci数据集): https://www.kaggle.com/janiobachmann/bank-marketing-dataset/kernels
目录:
0 项目概述
一、业务分析
1.1 基本属性
1.2 业务联系
1.3 最近一次营销活动
1.4 目标数据
二、数据准备
2.1 描述性数据概览
2.2 数据清洗和过滤
三、探索性数据分析(EDA)
3.1 数据项分布
3.1.1 盈余
3.1.2 职业
3.1.3 婚姻状态
3.1.4 受教育程度
3.1.5 有无住房贷款和个人贷款
3.2 是否有定期存款?
四 多重探究
4.1 营销活动开展的月份
4.2 潜在客户的年龄
4.3 目标群体的职业分析
五、影响客户定期存款业务的特征相关性分析
5.1 矩阵相关性分析
5.2 住房贷款和个人贷款
六、分类模型
6.1 模型概述
6.1.1 模型目标
6.1.2 建模过程
6.1.3 决策树
6.1.4 贝叶斯/费舍尔分类
6.1.5 神经网络
6.1.6 SVM
6.1.7 确定最佳模型
七、营销建议
7.1 营销目标客户群体
7.2 营销策略
0 项目概述
本项目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客户的需求、刻画客户群体肖像,并针对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从而真正促进推动银行业务的开展。 为此,我们需要对以下加点进行深入挖掘:
(1)目标人群:哪一部分人群是精准营销的客户群体,针对这一部分人开展营销推广,将使得活动变得高效、快速;
(2)营销渠道:有哪些营销渠道可以采用,例如电话、电视、社交媒体等,如何针对人群设定最佳的渠道策略;
(3)定价:具体的业务应该怎样定价以吸引客户?
(4)营销策略:推动业务落地,从而真正推动业务实效化开展。
本数据集的营销场景是给客户推荐定期存款业务。
一、业务分析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matplotlib inline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False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bank=pd.read_csv('/Users/ranmo//Desktop/数据分析案例/银行营销/bank.csv')
bank.info()
bank.head()
显示如下:
image.png
image.png
一共11162行*17列数据,具体的数据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1 基本属性
- age,年龄
- job,工作类型(分类:'管理员','蓝领','企业家','女佣','管理层','退休','自雇','服务','学生' '技术人员', '失业', '未知')
- marital,婚姻状态(分类:'离婚','已婚','单身','未知';注:'离婚'是指离婚或丧偶)
- education,教育程度(分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 default,有无违约(分类:'无','有','未知')
- housing,有无住房贷款(分类:'无','有','未知')
- load:有无个人贷款(分类:'无','有','未知')
- balance:盈余(收支平衡)
1.2 业务联系
- contact:联系方式(分类:'移动电话','座机')
- day:上一个联系日(分类:'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 month:上一个联系月(分类:'一月~十二月')
- duration:通话时间,秒(此数据为通话时间,似乎包含等待接通的时间,因为最小值是2s,之后会分析到)
1.3 最近一次营销活动
- campain:上一次营销活动和此客户联系的次数
- pdays:自上一次营销活动联系后,至今的天数
- previous:上一次营销活动之前和客户累计联系过的次数
- poutcome:上一次营销的结果(分类:'失败','未知','其他',成功')
1.4 目标数据
- deposit:客户是否有定期存款?(分类:'是','否')
二、数据准备
2.1 描述性数据概览
image.png可以得到以下基本信息:
- 客户平均年龄约为41岁,最高为95岁, 最低为18岁;
- 客户平均盈余为1528,但标准差很大,说明此项数据的分布情况很分散。
- 通话持续时间在2~3881s(1h+)不等,是上一次的通话时间还是累计的通话时间??是纯通话时间还是包含等待时间?这项数据不敢轻易使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通话时间越长,肯定说明客户潜力越大,相应的存款也会更多。
- 上一次营销活动的联系次数在1~63次不等,相应的联系次数越多,则约表明该客户在上一次活动中参与度高;
- 上一次营销活动后至今的天数为-1~854天,为什么会有-1?是否为数据错误;
- 上一次营销活动之前和客户累计联系过的次数为0~58次,整体数据偏小。
2.2 数据清洗和过滤
image.png因为没有缺失数据,所以不用进行数据填充。
针对pdays中存在的“-1”,也没有进行清洗。
三、探索性数据分析(EDA)
3.1 数据项分布
是否有定期存款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数据,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各个数据项的分布以及彼此可能存在的联系。
bank.hist(bins=20,figsize=(14,10))
image.png
3.1.1 盈余
和是否有违约之间的关系:
sns.set(style="darkgrid")
sns.boxplot(x='default',y='balance',hue='deposit',data=bank)
image.png
和职业之间的关系:
sns.boxplot(x='job',y='balance',hue='deposit',data=bank)
plt.xticks(rotation=90)
image.png
和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sns.violinplot(x='education',y='balance',hue='deposit',data=bank)
image.png
可以得知:
- 有违约记录的人员盈余明显偏低,表明他们的经济状况确实不太好;
- 有几个职业经济状况更好,退休人员、管理层、自雇和技术人员;
- 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员的盈余情况似乎没有明显的偏差,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高等教育者应当具备更高的盈余。
3.1.2 职业
职业的数量分布: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10,6)
sns.set()
sns.barplot(x='index',y='job',data=bank['job'].value_counts().to_frame().reset_index())
plt.xticks(rotation=90)
image.png
职业和年龄的关系:
sns.boxplot(x='job',y='age',data=bank)
plt.xticks(rotation=90)
image.png
职业和收入的关系:(发现画图效率有点低,已经开始用tableau混用了)
#tableau创建计算字段balance status:
if [balance]<0
then 'negtive'
elseif [balance]<3000
then 'low'
elseif [balance]<10000
then 'mid'
else 'high'
end
image.png
可以得知:
- 管理人员是最为普遍的职业类型;
- 退休人员的年龄偏高,而学生最低,umm,跟预期的一致;
-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综合盈余最高的人(含有比较多的high——balance比例和数目)。
3.1.3 婚姻状态
婚姻状态和盈余的关系:
image.png
可以得知:
- 似乎婚姻状态与盈余没有什么相关性,因为无论是离婚者、单身者、结婚者,在各个盈余段上的分布都比较相似,普遍分布在0~5k内。
3.1.4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态的关系:
image.png
受教育程度和盈余的关系(这里是求的各种教育程度中negtive、low、mid、high的中值):
image.png
可以得知:
- 不同教育程度的离婚率相差不大,但是教育程度越高,单身率越高;
- 不同教育程度的盈余状况似乎相差不大,因为集中盈余状态的中值都差不多,包括high_balance状态下的种植情况也差不多(不考虑unknow)
3.1.5 有无住房贷款和个人贷款
和盈余的关系: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20,10)
plt.subplot(121)
sns.stripplot(x='housing',y='balance',data=bank)
plt.subplot(122)
sns.stripplot(x='loan',y='balance',data=bank)
image.png
可以得知:
- 有无住房贷款和个人贷款会直接影响盈余,没有住房贷款和个人贷款的将具有更多的盈余。
3.2 是否有定期存款?
有无定期存款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预测模型精度的关键参数,首先我们可以进行整体的比例分析: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10,6)
f, ax = plt.subplots(1,2)
plt.suptitle('Information on Term Suscriptions', fontsize=20)
bank["deposit"].value_counts().plot.pie(ax=ax[0],autopct='%.2f%%',explode=[0,0.25],startangle=25)
sns.barplot(x='education',y='balance',hue='deposit',data=bank,estimator=lambda x: len(x) / len(bank) * 100)
ax[1].set(ylabel='(%)')
image.png
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粗略地得知,受教育程度越高(tertiary),越趋于拥有定期存款,具体的存款业务与各个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在第五章详细分析。
四 多重探究
4.1 营销活动开展的月份
日期函数处理:https://www.cnblogs.com/linkenpark/p/8079337.html
import datetime
# date=bank.pdays
now=datetime.datetime.today()
bank_date=bank
bank_date['compain_date']=bank_date.pdays.transform(lambda x:now-datetime.timedelta(days=x))
bank_date['month']=bank_date['compain_date'].transform(lambda x:x.strftime('%m'))
plt.bar(bank_date['month'].value_counts().index,bank_date['month'].value_counts())
plt.xlabel('month')
image.png
data=bank_date.groupby(['month','poutcome']).count().reset_index()
sns.barplot(x='month',y='age',data=data,hue='poutcome')
image.png
尽管8月份的营销客户数很多,但是营销结果却存在大量未知的数据。去除这部分数据进行分析:
sns.barplot(x='month',y='age',data=data[data['poutcome']!='unknown'],hue='poutcome')
image.png
可以得知:
- 营销活动主要集中在8月、5月、2月;
- 实际营销活动较为成功的月份为5月、2月,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营销的次数比较多导致的成功案例增多,而由于8月的营销结果存在大量未知数据因此无法具体分析。
4.2 潜在客户的年龄
plt.subplot(211)
sns.distplot(bank[bank.deposit=='yes'].age)
plt.ylabel('deposit=yes')
plt.subplot(212)
sns.distplot(bank[bank.deposit=='no'].age)
plt.ylabel('deposit=no')
image.png
data=bank
data['age_status']=data['age']
data.age_status=data.age_status
def agerank(age):
if age<20:
age_status='teen'
elif age>=20 and age<20:
age_status='young'
elif age>=30 and age<40:
age_status='mid'
elif age>=40 and age<60:
age_status='mid_old'
else:age_status='old'
return age_status
data.age_status=data.age_status.transform(lambda x:agerank(x))
data2=(data.groupby(['age_status','deposit']).age.count()/data.groupby(['age_status']).age.count()).to_frame().reset_index()
sns.barplot(x='age_status',y='age',data=data2,hue='deposit')
image.png
data3=(data[data.poutcome!='unknown'].groupby(['age_status','poutcome']).age.count()/data.groupby(['age_status']).age.count()).to_frame().reset_index()
sns.barplot(x='age_status',y='age',data=data3,hue='poutcome')
image.png
可以得知:
- 2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群体会更趋于拥有定期存款;
- 从营销结果来看,2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群体似乎更容易营销成功,因此可以考虑将他们作为重点的营销对象。
4.3 目标群体的职业分析
data['percent']=1
data4=(data.groupby(['job','deposit']).percent.count()/data.groupby(['job']).percent.count()).to_frame().reset_index()
data5=(data[data.poutcome!='unknown'].groupby(['job','poutcome']).percent.count()/data.groupby(['job']).percent.count()).to_frame().reset_index()
plt.subplot(211)
sns.barplot(x='job',y='percent',data=data4,hue='deposit')
plt.subplot(212)
sns.barplot(x='job',y='percent',data=data5,hue='poutcome')
image.png
可以得出:
- 学生及退休人员更加可能有定期存款,同时在营销方面取得成功;
- 蓝领、企业家、服务者、技术员不容易推销成功。
五、影响客户定期存款业务的特征相关性分析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初步知道:
(1)age,小于20及大于60岁更趋于拥有定期存款
(2)job,学生和退休者更趋于拥有定期存款
(3)marital,婚姻状态似乎与业务没有太大联系
(4)education,受教育程度越高(tertiary),越趋于拥有定期存款
(5)default,有无违约似乎与业务没有太大联系
(6)housing,尚未分析
(7)load,尚未分析
(8)balance,盈余状态似乎与业务没有太大联系
(9)contact,无关变量
(10)day,尚未分析
(11)month,尚未分析
(12)duration,尚未分析
(13)compain,尚未分析
(14)pdays,尚未分析
(15)poutcome,尚未分析
未分析的几个特征变量中,有的是数值型变量,有的是字符串变量,数值变量采用矩阵相关性分析,其余的进行特性分析。
5.1 矩阵相关性分析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OneHotEncoder, LabelEncoder
data5=bank
data5['deposit']=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data5['deposit'])
#把deposit转化为数值变量
corrmat=data5.corr()
plt.figure(figsize=(15,10))
sns.heatmap(corrmat,annot=True,cmap=sns.diverging_palette(220, 20, as_cmap=True))
image.png
可以看出,这几个值当中与业务最为相关的就是duration通话时间了,进一步分析:
image.png
可以看出,duration的值主要集中在0~600之间,随着duration越大,开设定期存款的比例越高。
data5['duration_status']=(data5.duration-data5.duration.mean())
def dur_status(duration_status):
if duration_status>=0:
a='above_average'
else:a='below_average'
return a
data5['duration_status']=data5['duration_status'].transform(lambda x:dur_status(x))
percentage=(data5.groupby(['duration_status','deposit']).duration.count()/data5.groupby(['duration_status']).duration.count()).to_frame().reset_index()
percentage['percent']=percentage.duration
sns.barplot(x='duration_status',y='percent',data=percentage,hue='deposit',)
image.png
通话时间的均值为375s,以此作为分解,可以看到通话时间高于均值的,开办业务的比例为77.3%,低于均值的,仅为31.6%。
可以得知:
- 随着通话时间越长,表明用户开办业务的成功率越高。
5.2 住房贷款和个人贷款
data6=bank[['deposit','housing','loan']]
data6['deposit']=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data5['deposit'])
data6['housing']=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data6['housing'])
data6['loan']=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data6['loan'])
corrmat=data6.corr()
plt.figure(figsize=(15,10))
sns.heatmap(corrmat,annot=True,cmap=sns.diverging_palette(220, 20, as_cmap=True))
image.png
可以得知:
- 整体来说,是否有定期存款业务和住房贷款、个人贷款的相关性都不大,或者说成负的弱相关关系(一般来说,0-0.09为没有相关性,0.3-弱,0.1-0.3为弱相关,0.3-0.5为中等相关,0.5-1.0为强相关。);
- 定期存款业务和住房贷款的相关性系数为-0.2,可以认为拥有住房贷款,则比较不容易开设定期存款业务。
六、分类模型
6.1 模型概述
6.1.1 模型目标
构建一个分类模型,能够预测是否开通定期存款业务,比较适合的算法有:
(1)决策树:需要将连续数据处理为区间数据,能给出分类结果,如果构建的是完全拟合的决策树则不存在置信度问题,非完全决策树则可以给出分类置信度;
(2)贝叶斯/费舍尔分类:根据相似度进行分类,能给出分类结果和分类置信度;
(3)神经网络:将输出层设置为2个神经元,分别为属于两个分类的概率,总和为1,因此能给出分类结果和分类置信度;
(参见https://www.jianshu.com/p/d4fb3a391d2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4)SVM:能输出分类结果肯定的,能给出置信度么?我个人认为如果SVM过拟合比较严重,则给出的置信度为只有1,0之分,如果调整参数之后,会逐渐放宽分类的限制,相当于先分类成功的肯定置信度相对更高,后分类成功的相对置信度更低)
(别人的包:https://www.jianshu.com/p/f0c9b10a10af)
ps,为什么想知道置信度,是因为除了做分类预测外,还想要根据置信度排序做出精准营销的推荐,置信度比较低的,就不成为我的营销目标。
6.1.2 建模过程
-
分层抽样:
image.png
因为正负种类比例趋于1:1,所以不做处理
- 数据格式处理:
把几个字符串变量处理为字符变量:
bank=pd.read_csv('/Users/ranmo//Desktop/数据分析案例/银行营销/bank.csv')
bank_spss=bank
bank_spss['job']=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job'])
bank_spss['marital']=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marital'])
bank_spss['education']=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education'])
bank_spss['default']=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default'])
bank_spss['housing']=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housing'])
bank_spss['loan']=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loan'])
bank_spss['contact']=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contact'])
bank_spss['month']=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month'])
bank_spss['poutcome']=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poutcome'])
bank_spss['deposit']=LabelEncoder().fit_transform(bank_spss['deposit'])
bank_spss.to_csv(path_or_buf='/Users/ranmo//Desktop/数据分析案例/银行营销/bank_spss.csv')
image.png
- 特征处理,特征降维、特征缩放及连续值处理:
首先是特征维度上面,只有16+1个变量,维度不算大,因此不做降维;
特征缩放我没做,理论上肯定是要反复验证并确定缩放比例的;
连续值处理直接交给SPSS了,我人工就不作处理了。。。
ps,特征缩放本质上就是理清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上一次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是否有存款业务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在分类过程中是否也要考虑这些变量?。。。umm,我没做缩放,肯定会影响模型精度的。。。 - 建立模型,交叉验证模型精度
要输出分类结果以及置信度
交叉验证(选定70%训练集、30%测试集):
(1)每一次验证,会确定一个模型(参数不一样),同时输出一组confusion matrix(混淆矩阵/误差矩阵)以及ROC曲线,并确定模型的最佳分类阈值;
(2)交叉验证完毕后,得到最终的模型精度,confusion matrix和roc是加权综合的么?
(3)最终是利用全部样本构建分类预测模型。 - 比较确定最佳模型
利用各个模型交叉验证后的精度确定最佳模型,并利用全部样本构建分类模型。
6.2 决策树
- 决策树模型选的CHAID模型
https://blog.csdn.net/sjpljr/article/details/70169159
https://www.jianshu.com/p/807b2c2bfd9b
不同于C4.5、C5.0,CHAID模型采用卡方校验来分类。 -
交叉验证
因为参数设置上没有验证的次数,和样本比例选择,所以不太确定spss的交叉验证机制,最后选择的分割样本。
image.png - 分类结果分析
(图太大就不放了)
决策树的第一层是:duration
决策树的第二层主要是:contact、poutcome、month
决策树第三层主要是:marital、housing、month、pdays、days
这表明:duration、contact、month、poutcome、pdays、days都是与上一次营销活动以及近期联系紧密相关的参数,这一点上很好解释,即联系越频繁,表明其本身就是我们的优质客户和目标营销群体
-
置信度分析
image.png
理论上应该是根据最底层子节点上的分类情况进行置信度判定,比如节点40上有163个正类,2个父类,但是全部被认定为正类,则置信度为98.8%。
-
模型精度分析
(1)混淆矩阵
软件给出的这个不是混淆矩阵哈
image.png
实际的混淆矩阵是:
image.png
为什么用样本构建的分类模型也存在混淆矩阵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完全拟合(CHAID构建的决策树最大深度为3,所以拟合有限)
(2)ROC曲线
一般来说,决策树不存在ROC曲线,因为不存在分类阈值的选取问题。如果一定要有ROC曲线的话,那就是通过调整树的最大深度,以及熵增、基尼值改变的最小值来调整拟合程度,最终得到一条ROC曲线,但是对决策树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ps:
spss中画ROC曲线。。接受的输入各个样本的类别以及阈值,然后根据不断调整阈值,来求得ROC的X和Y:
http://www.sohu.com/a/144925905_165070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办法得到各个样本的阈值的,所以可能还是要在python中自己编程或者调包。
6.3 贝叶斯/费舍尔分类
- 费舍尔判别
SPSS的费舍尔判别跟我想要的费舍尔分类还不一样。。。
费舍尔分类参见https://blog.csdn.net/luanpeng825485697/article/details/78769233
费舍尔判别参见https://www.jianshu.com/p/2d8a6fa92bb5
所以SPSS自带的很多方法都是传统统计学那一套?《挖掘理论》中的贝叶斯实际是不完全贝叶斯(因为没有求取到真是的条件概率),而费舍尔求取的是真是的条件概率,这反而是传统统计学中的贝叶斯分类。
然而SPSS没有贝叶斯判别,只有费舍尔判别,基础理论是对于有N维特征向量的输入(这里是16维,还有一位是分类标志),找到X1、X2、X3。。。X16来使得整体的组内方差最小,组间方差最大。(感觉是聚类的思想)
image.png
image.png
这里有个先验概率,umm如果是贝叶斯的话是需要先验概率的(因为针对不存在数据,就假设他们在每个类别中的概率都相等啊),但是费舍尔判别应该是不需要先验概率。 - 交叉验证
没有交叉验证的选项,他是将所有数据用来构造费舍尔判别器,最后再对所有数据进行误差校验。
当然肯定也可以自己对表数据进行分类,确定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好了之后保存模型用测试集进行测试,但是整体来说用模型就是不够灵活。。。 -
分类结果分析
image.png
会给出在0组和1组的概率(置信度),在原始表中也会生成新的列给出概率。
image.png - 置信度分析
参见上一条,会给出 -
模型精度分析
(1)混淆矩阵
(2)ROC曲线
费舍尔应该是判定当处在组1的概率大于处在组0的概率是,将其分为组1,所以也可以理解为:阈值=(处在组1的概率)-(处在组2的概率),当阈值>0时,则为组1,否在为组1。
因为在spss中画ROC曲线只接受两个变量,一个是正确的状态变量,一个是特征量(不同场景不同考虑,这里是(处在组1的概率-组0的概率))。
所以在spss中额外创建一列(“转换→计算变量”),再画ROC曲线:
image.png
将实际ROC数据拷贝出来处理,求取“尤登指数”:
image.png
image.png
可以知道:
- 首先尤登指数肯定是处在0附近的,本身模型就是求取了这样的一个分类器来保证分类最优;
- 实际的尤登指数是-0.058左右,并不是0。可以理解,因为模型本身目标可能是实现precision更高,但是尤登指数与recall又相关,所以两者本身概念就有差异。
6.4 神经网络
- 模型
神经网络有RBF模型和多层感知器,SPSS都可以选择。多层感知器就最多有三层隐藏函数可以完成任何分析,而多层感知器求解权重采用的是BP算法,所以现在一般称为BP神经网络,两者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概念,一个是层次,一个是算法,但是又互相指代。多层感知器的求解算法可以参考之前文档的分析。
RBF和BP当然各有各的优点,以后需要再进行详细研究,需要知道的是,RBF在算法计算上不是再用BP来求解连接权重了,求解的参数有3个:基函数的中心、方差以及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所以从输入层到隐藏层已经没有权重概念了,而是求解基函数的参数,具体求解流程也可以之后再研究。
还有一点就是RBF径向基函数指的是任意一个满足Φ(x)=Φ(‖x‖)特性的函数Φ都叫做径向基函数。高斯核函数通常被作为RBF函数,但是实际上还有其他函数(当然下面这篇文章的各种激活函数并不全是基函数哈,有的是BP适用的函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2399059360085084&wfr=spider&for=pc
下面这个是BP的激活函数,S型和双曲正切是经常用的:
image.png
下面这个是RBF的激活函数:
image.png
输出层是不能选择的,默认是恒等式;隐藏层是两个学名,一个是softmax,还有一个是什么我懒得训练了。。。
反正就是采用软件很不灵活,不能够自行选用函数。
还有就是最后的输出变量,本来想将输出层设置为2个神经元,分别为属于两个分类的概率,总和为1。但是这里识别到分类变量是离散值(0和1),所以自动会输出三个值:
image.png
判断依据就是,预测为1的概率大于为0的概率的时候,则预测值为1。
PS,如果输出变量是连续值的话,SPSS会认为是做预测,从而只输出一个值,就是预测的值。
最后是采用BP跑了一下。
-
交叉验证
没有交叉验证选项- -
但是可以自行确定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比例。
image.png - 分类结果分析
就输出三个值:
分类结果、预测为1的概率、预测为0的概率。 -
置信度分析
虽然得到了预测为1的概率、预测为0的概率,似乎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置信度指标,但这样不就存在比如说为1概率为95%,为0概率为90%这种情况么?我感觉还是要转化一下,转化成(为1的概率+为0的概率=1),只用做一下加权值就行了。。。
image.png -
模型精度分析
(1)混淆矩阵
image.png
转化一下:
image.png
(2)ROC曲线
image.png
6.5 SVM
SPSS statistics没有SVM,只有SPSS modeler才有。。umm
决定用python掉包跑一下。
https://www.cnblogs.com/luyaoblog/p/6775342.html
- 模型
from sklearn import svm
from sklearn import model_selection
x,y=np.split(bank_spss,(16,),axis=1)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model_selection.train_test_split(x, y,train_size=0.7)
clf = svm.SVC(C=0.8, kernel='rbf', gamma='auto_deprecated', decision_function_shape='ovr')
clf.fit(x_train, y_train)
print("SVM-输出训练集的准确率为:",clf.score(x_train,y_train))
print("SVM-输出测试集的准确率为:",clf.score(x_test,y_test))
显示:
image.png
因为训练集的准确率为1,所以最开始是猜测过拟合了,导致测试集准确率这么低。。结果我调整模型的C和gamma,得出的测试集的准确率都是一样的,然后我一查看结果,发现所有的输入都预测为0。。。
因为具体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就把所有变量做了归一化处理:
#做归一化
bank_spss_new=bank_spss
for i in bank_spss_new.columns:
bank_spss_new[i]=bank_spss_new[i]/(bank_spss_new[i].max()-bank_spss_new[i].min())
x,y=np.split(bank_spss_new,(16,),axis=1)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model_selection.train_test_split(x, y,train_size=0.7)
clf = svm.SVC(C=0.8, kernel='rbf', gamma='auto_deprecated', decision_function_shape='ovr')
clf.fit(x_train, y_train)
print("SVM-输出训练集的准确率为:",clf.score(x_train,y_train))
print("SVM-输出测试集的准确率为:",clf.score(x_test,y_test))
image.png
现在正常了。。
- 交叉验证
没有做交叉验证,要做的话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
分类结果分析
image.png
image.png
有两个关键性的结果参数,一个是clf.decision_function显示的是到两个分类的距离,为正就分为1类,为负就分为0类,clf.predict显示的就是分类结果。(因为分割平面是wx+b=0啊)
- 置信度分析
不能直接得到置信度的具体数值,但是clf.decision_function给出了距离分类平面的距离,理论上距离越远,则表示在某一类的概率越大啊,因为离分界面远的话,不容易发生误分类。 - 模型精度分析
(1)混淆矩阵
https://www.jianshu.com/p/13debf42fdb7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y_pred=clf.predict(x_test)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 labels=None, target_names=None, sample_weight=None, digits=2))
image.png
(2)ROC曲线
SVM画ROC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画的话,那就是通过调整C和gamma的值来取一个适合的模型精度。。
6.6 确定最佳模型
从模型的整体预测精度来说
决策树:0.807(测试集)
费舍尔判别:0.793(全部集)
BP神经网络:0.700(测试集)
svm:0.777(测试集)
决策树胜出!
七、营销建议
7.1 营销目标客户群体
- 年龄:从营销结果来看,2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群体似乎更容易营销成功,因此可以考虑将他们作为重点的营销对象。
- 职业:学生及退休人员更加可能有定期存款,同时在营销方面取得成功,蓝领、企业家、服务者、技术员不容易推销成功,应当尽量避免向这一类人进行推销。
- 住房贷款:定期存款业务和住房贷款成负若相关性,可以认为拥有住房贷款,则比较不容易开设定期存款业务。同时,开设有住房贷款的人群整体盈余情况会比没有住房贷款的人更差。所以在下次营销中心可以面向盈余情况良好且没有住房贷款的人群。
- 通话时间:通话时间越长,客户的营销成功率明显增加,因此可以将通话时间高于平均值的客户设为目标群体。
7.2 营销策略
- 营销月份:营销活动主要集中在8月、5月、2月,同时5月、2月的营销都很成功,具体原因尚不知晓,但是下一次营销活动可以参考这几个月的营销经验。
- 通话时间:通话时间的长段与用户业务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通话期间为潜在客户提供有趣的问卷等方式,来增加通话时间,并最终提升营销活动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