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两天写周璇,再三看了周璇的传记之后,我被石挥深深吸引。
石挥01
记得以前听一个老师讲影评,她就给推荐了《石挥谈艺录》,说只看第一辑就行,第一辑主要是从演员、演技方面讲的。
因为对石挥感兴趣,我就想找本谈艺录看看。
恍惚上次618大促时买过这书似的,我先去翻书柜,没有。
我又去翻订单,确实没有买,当时只买了一本老师推荐的芦苇的《编剧的秘密》。
我又上某当上去看,厚厚三大本,小200大洋。
有点不舍得。
那, 我还是上网找一个电子版吧。
我从某当网上找到ISBN号:25102200。
这个ISBN号也有点奇怪,可能跟我平时买文学读物较多,这个格式的号还蛮少见的。
于是我就去了某书友社群。
很多书友给我返回消息,说这个号没找到书,又问,可以提供书名再找找。
于是我报了书名。
结果很乐观,很快人家就把书发了回来。
我打开一看,果然是。
《石挥谈艺录》哎,网络时代真是方便。
想看书,那真是不计其数,浩如烟海。
于是,我打开这套书。
02
我先翻到第三辑,天涯海角篇。
我最想看的他的随笔篇。
我想看他写的自己的初恋故事。
先翻到259页,第一篇是序篇,文笔确实好。序篇是写自己为什么会提笔写作吧?
因为寂寞。
深夜时分,他一个人回到住处,那个一直被人称作家的地方。
深夜是寂静的,其实又不单是静,而是心境的外射,那种深入骨髓的那种寂寞,沉寂。
我觉得静还不足形容这时候的情景,莫若说是“死”来得透彻。
一时想到死,但在眼前的还是活,没有死过的人是不会知道死的快乐在哪儿,同时,也只有活着的人才明白活着是多么痛苦。
我前两天也想过死亡的问题。
也许死真有可能是一件快乐和安详的事情。
记得一个关于死亡的段子:
一天,主人问,死亡好不好呢?
客人回答:甚好。
主人惊异:为什么这么说?
客人:死掉的人没有返回的,可知甚好。
死了快乐不快乐不知道,不过,肯定不会再痛苦了。
1957年11月,石挥从那艘开往浙江的客轮“民主三号”上跳入滚滚江水的时候下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充满了安定感和解脱感的吧?
可是, 他死后,有朋友出来说,他是最怕水的了。
石挥,你到底是有多绝望才选择跳水自杀呢?
继续看他的随笔辑。
石挥果真是个很感性的男人。
他那么会演戏,他还能写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文章。
在第一篇《恋之恨》中,他写了自己的初恋。
那还是七年前的事了。
那时他还在北京。一天听到隔壁传来一个动听、香甜,使人迷恋的声音。
于是他开始和着歌词和节奏唱起来。
就这样,两人通过声音相识。
石挥把她称为隔墙爱侣。
石挥是这样想的,她的歌唱的美,人必定也漂亮,心底也必定善良,因此我应该爱她。
于是他就爱了她。
后来,辗转天津、北京,两人终于相识,通信。
其间一波三折。
先是接到一封信,说她得病去世……
一时间石挥的世界坍塌了。天大地大,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去哭。
两个月后,石挥又接到她的亲笔信,说朋友搬家了,这才失去了联系。这下好了。
于是石挥写信去求婚,女孩答应了。
于是石挥和她订婚了,请她来上海成亲。
石挥准备好了房子,家具,为心爱的女孩购置了睡衣和拖鞋……
逢人就说,我的妻马上就要来了。
他睡在床上,走在路上都会忍不住笑起来。
他笑啊笑啊。
可是女孩却没来,一天两天,连信也没有了。
最后终于——等来一信。
女孩说,听朋友说,石挥在上海已有恋人。我也订婚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
女孩嫁了一个丈夫,生了三个孩子,最终生了一身恶疾,被抛弃,远走天涯,从此无从相见。
沉沉地睡去了,
睡,休贪恋,
为了生存,
还得准备更大的奋斗,
因为过了今晚
还有明天!
仔细读完石挥的这篇恋爱日记后,我又想到了他跟周璇的那次错过。
03
其实,我本来就从周璇的人生,看出遗憾。
再加上从石挥的初恋经历失败来看,这层遗憾又加深了。
因为周璇是金嗓子,会唱那么好听的歌儿,长的也一等一好看,而且心底也善良。
为什么两人既有缘分相识相恋,就没有缘分相守一生呢?
按中国人的观念,大概就是缘分不够了。
我们的缘分就只够相识相恋,不够相伴一生。
要知道千年才能修得共枕眠啊。
网上有很多说法,经过这次初恋被抛弃的经历,石挥从此对女人多了一些成见,认为女人都是爱骗人的东西。
04
由此,我又联想起石挥那句:
人,都是王八蛋。
人自然就包括男人和女人。
石挥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偏颇,但是还是建议朋友最开始还是把人看成王八蛋,也许看到最后,能看出个把好人。
看到这句,我沉默了。
何尝不是呢。
谁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就连罪大恶极的坏蛋都认为自己心地善良。
今天我跟朋友说起,有一个同事一直欺负我。
我给她打电话,她从来不接。
我估计她心里从来不会认为她欺负我,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可是工作上挑肥拣瘦,不相干的, 不爱干的都推给我,她还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我真想跟她大喊一句:认识你自己!
哈哈。
今天有一个任务,涉及到她的切身利益。我没给她打电话,只在微信上通知了她一下。
她没回。
后来,我就把任务给别人了。
后来,她给我打语音电话,我没接到。后来也没回。
终于轮到她着急了。
我但愿她着急一下,对自己有个新的认识。
言归正传。
05
1957年11月中午,石挥从批斗会上回到家,妻子问他批斗会什么情况,他连连说:厉害,厉害!
是真厉害,那些批斗他的人都是他的同事,挚友……大家为了洗刷自己,不遗余力地写文章批石挥。
可惜的是,即使这样,大家依旧没有躲过有朝一日被批的后果。
人,果然都是王八蛋。
妻子说,下午要去接待一个越南来的文化访问团,还说请的阿姨下午要来,让他接待一下。
一看妻子站起来要走,石挥赶紧站起身,紧紧抱住她,使劲吻她。
等妻子出门后,石挥穿了自己那件最豪华的驼色大衣,戴上那块上海只有六块的高级手表,一个人萧索地走出家门。
在门口看到一个同事问他:这是要去哪儿?
石挥答非所问:再也不能演戏了。
演戏是石挥的生命,如果没有此艺术生命,生亦何欢,死又何惧!
就这样他登上了去往浙江的“民主三号”,从此一去不归。
两年后尸体才被人发现。
这年他只有42岁,正是一个人创作才能大爆发的时候。
妈,给我5块钱,我要去看石挥……
再看到有人在文章里说当时家家户户充斥的这样的话,我笑了,眼里的泪水也掉了下来。
石挥啊石挥~
人果然都是王八蛋,我是,你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