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六个字总结人生体悟——尽人事、听天命

六个字总结人生体悟——尽人事、听天命

作者: 5534188846e1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19:42 被阅读32次

    《中庸》当中有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意思是说:全力以赴做事情,并能接受任何结果。尽人事,是面对过程的态度,关键词是“尽”——尽全力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尽量不留遗憾;听天命,则是面对结果的态度,关键词是“听”——保持平常心,成功了不必太过喜悦,失败也不必太过悲伤。

    爸爸特别喜欢这句话。如果要我在38岁的时候说一句人生体悟,那么这六个字足矣。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不过可以引申出很多人生智慧。

    1、人生要全力以赴

    如果没有全力以赴,你并不知道人生高度。每个人的人生使命是尽力之后才显露出来的。

    西汉大文学家匡衡自小勤奋好学,但家中贫困买不起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着微弱的光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里有钱,买了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并不要匡衡做工。后来,匡衡终成一代名家。

    史蒂芬·霍金的传奇也是人生全力以赴的好案例。他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医生曾诊断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后来他的病情恶化,不能说话了;再后来,他的手指也无法活动了。即便这样,因为他的两只眼睛还可以活动,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他定制了智能的轮椅,通过他的眼球运动来输入文字传递思想,并与其他人对话。

    他的成名之作是《时间简史》,他的研究为我们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础,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经常有人会说,“我尽力了”。但尽力而为并非全力以赴。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全力以赴呢?要看“六个有”:有目标、有方法,有行动、有计划,有决心、有毅力。

    1945年的时候,一英里跑(1609米)的世界纪录为四分零一秒。当时,全世界的运动专家和生理学家都断言:4分钟是一英里跑的人类极限,因为如果再用力突破,人类的心脏可能会不堪负荷而爆炸。但是,牛津医学院罗杰·班尼斯特并不相信这一点。1952年,他参加赫尔辛基夏季奥运会,但只获得第四名,没有任何奖牌。遗憾给他耻辱,也给他动力,他决心挑战无人做到的事情: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

    他通过测量自己的耗氧量,发现采用固定的单圈时间比变化的单圈时间耗氧量低。所以他将注意力集中到稳定跑完1/4英里上。通过高强度的间歇练习——跑10圈,每圈之间休息2分钟——班尼斯特将他跑1/4英里的时间从63秒降低到59秒。班尼斯特识破了完成这样一段1/4英里的4个要素:“好的跑道,无风、温暖的天气,和匀速跑”。

    1954年5月6日,这个医学院的学生最终以3分59秒4的成绩完成1英里跑,突破了这个“人类极限”。而且当天还是逆风。

    这个故事当中,班尼斯特的目标是“跑进4秒”,方法是“目标分解、然后匀速跑”,行动是“高强度间歇练习”,计划是“跑10圈,每圈之间休息2分钟”,决心是“挑战无人做到的事情”,毅力是“坚持高强度训练持续2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属于中学课本中需要背诵的金句之一。大概的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欣喜或悲伤。我的总结就是——看淡结果。用今天的时髦词汇来说,就是“佛系”的态度。

    范进中举的故事说明,如果太过看中一样事情,这件事情即便真的实现了,也可能是个悲剧。为什么看淡结果呢?因为结果有时候非常随机。

    《异类》一书提到,人的成就和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有很大关系。例如,全世界1/5最富有的人都出生在1830—1840年的美国,因为他们赶上了美国的工业革命。如果你在美国大萧条时期(1929年-1933年)进入股市投资,那么即便是“股神”,也会输光光离场。

    再举个例子,如果说1975年1月是个人计算机时代的黎明,那么谁又能享受这个黎明的第一线曙光?书中是这么描述那些时代的宠儿的:“到1975年时,你最好处于这样的年龄:不是太年轻,从而能够赶上这次革命;但也不能太老,不能错过了这次革命。在1975年,你最好是20岁或者21岁,也就是说你最好出生在1954年或者是1955年。”然后,我们看到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微软的两任CEO)、史蒂夫·乔布斯(原苹果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Google董事长)这些巨头都出生在1955年,其它好几家科技巨无霸的老总也相差无几。

    “乔帮主”是一个幸运的出生在正确时间和地点的“异类”

    出生日期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事情,这就是“天命”。所以如果你生得太早,即便努力一辈子,也创造不出来计算机,即便你是最优秀的数学家。如果你生得太晚,别人已经捷足先登了。

    再比如,康熙并不是顺治的大儿子,而是三儿子,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因为当时天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顺治就是因为得天花死掉的。而康熙(玄烨)得过天花但活了过来,也就是对天花有了免疫力,所以孝庄皇太后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于是选择他当了皇帝。你看,当皇帝这种事情,都显得如此随机。不过话又说回来,还是因为玄烨当年非常优秀,聪慧过人,又爱学习,又对致命疾病有了免疫力,因此才当了皇帝。否则顺治帝和孝庄皇后还有其他选择。

    我经常说:全力以赴去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对无法控制的事情保持平常心。考试之前的复习是可以控制的事情,就需要全力以赴;考场上的状态也是可以控制的事情,保持一定的兴奋度,努力发挥自己应有水平;而一旦考试完毕、考卷交了上去,剩下的事情你就控制不了。这时候,担心就没用了,而应该用平常心面对结果。结果发布前杞人忧天或过度自信,结果发布后怨天尤人或狂喜至极,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3、适当降低心理预期

    做事追求完美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非常提倡。但是对于结果要降低预期,能接受次一级的结果。

    《易经》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的意思,不仅仅是说目标要高远,还意味着降低对目标的预期也是人之常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肯定自己、给自己建立信心来接受下一次的考验。如果对结果追求完美,不接受有瑕疵的结果,要么苛求自己,要么苛求他人,这样就等于不给自己和别人进步的空间,是不聪明也不必要的。

    移动互联网领域有个“迭代思维”,就是让一款产品从粗糙到精致、从简单到复杂、从1到N逐渐进化。本质上是允许一个产品生下来不完美,通过不断进步而逐渐完美——先做出一个基本框架和功能,然后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做出调整。这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聪明做法。

    这个思维用在人的身上也适用。尽力而为之后适当降低预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迭代思维也是一种进化论的思维

    4、不纠结、懂放弃

    不纠结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不要思前想后、瞻前顾后,不敢开始行动,也不要对结果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有的人会有一种错觉——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最终成功;所以如果失败了,一定是当初的选择错了。于是幻想如果当时做了另外的选择,或许结果就不同了,唉声叹气、呼天抢地,无法走出遗憾的阴影。

    我特别不喜欢一个句式——“如果……就好了”。人生没有如果,所以也不要纠结当初的选择。努力之后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那么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当然,放弃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放弃是为了继续做。我们要对原有目标进行评估,积累经验争取下一次的成功。怎么评估目标?主要看目标定得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具体、是不是冲突?

    如果事后发现,目标远远超出了自身能力,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那就需要重新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例如每天背一首超长的古诗词不现实,那么就每两天或者每三天背一首如何?

    如果发现目标不具体,那就重新定一个容易量化的目标。还是背古诗词的例子,选择多长的古诗词背诵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木兰辞》的文字量差很远,是不是8句之内的诗词背两天,8句以上的诗词背三天,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具体?

    还有些目标是冲突的,注定了不会完成。例如“这次旅游要玩儿个痛快”,与此同时“每三天背诵一篇超长的古诗词”。这两个目标产生了冲突,不如选择放弃同时完成,而改成先完成一个、再完成另一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个字总结人生体悟——尽人事、听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wg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