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钱了不起啊”, 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可以让自己“足够心安”的解释。我们常常听到的“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钱买来的”也是这种——事实上,确实有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所以,你有钱没钱都买不到,于是,“有钱”不是优势,“没钱”也不是优势,最终的结果是,“没钱”依然是劣势,因为没钱的话,“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买不到,这岂不是更惨?!
所谓的“找借口”,就是为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千方百计地去找一个令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再不行,就接着换,实在找不到,就耍赖,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现实”(现实是什来着?)
进而,这种思考模式,往往是“不顾一切”,“只要有一点说得过去就行了”,于是,若是你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有“找借口”习惯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已经养成了习惯,不仅在找借口的时候这样,事实上会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做到“肤浅地思考”,处理任何“因果关系”的时候,都是哪怕有那么一点微弱的联系,都直接跳进“因果结论”,完全不顾还有很多其他情况需要分析,需要判断……他们过分丰富的“找借口经验”,使得他们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深度思考,甚至,他们永久丧失了一种能力,分析能力——唉!这可是搜寻财富机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搜寻财富机会,只靠分析能力。
我们的脑子除了是主动学习的主体之外,也是被环境影响的客体。
而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其实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语言的环境。
你每天说出去的话,表达的观点,看似是针对外界,但实际上你才是被影响得最深的那个人。
我们之所以一直在强调“元认知能力”,就是因为她能够不停地监视你,让你一直保持警惕性。
一旦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混入你的脑子里,它就会发出警报,杜绝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进一步扰乱你的思维。
比起“财富”,我们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自由”上。有钱不一定能够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有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你“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在我看来,这更接近真正的自由。
你有了拒绝的权利,就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进而能够实现更多的自由。
善于观察总结的人,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自己去试错,就能够获得很多经验。
如果你去观察那些“有钱人”,无一不是带有这种属性的人。
当然,这不代表他们不会实践,只不过他们不会做无谓的试错。
“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是我们天生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把“找借口”当作自己人生的刚需,他们不是刻意这么做,他们只是顺应了自己的天性而已。
天性固然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只要合理地去运用它,其实也能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
比如说,当你觉得一件事情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不想做又在找各种借口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
先去做,然后去合理化它。
一旦你开始做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自己会不断去合理化它,进而督促自己完成它。
不信你回去看看自己过去的行为,很多最终做成的事情,其实某种程度上都带有这样的属性。
要工作就拼命工作,要放松就拼命放松,不让自己处于中间状态。
就像有些人是为了花钱而赚钱,而另一部人是为了赚钱而花钱一样。看起来大家都遵循类似的道理,但最后做出的事情却截然不同。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赚钱,因为这代表它在创造价值,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能够赚到很多钱,我们大致能够认为,他同样为别人创造了那么多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
只有你真正成长起来,并且把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发挥出来,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你才真的有可能最终实现财富自由。
所以当你看到“有钱人”的时候,不妨想一下:
他为其他人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呢?
多去思考,你自然就能得到答案。
lx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