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前几周孩子学到了语文书的《春节童谣》这一课,小嘴噼里啪啦一会儿就把这首童谣背过了。背完还瘪瘪嘴巴说:“妈妈,腊八粥好喝吗?”
“腊八粥当然好喝呀,熬制腊八粥需要八种食材,这八种食材既营养又美味还色彩丰富。我的奶奶是这样做腊八粥的。”说完我现编了一首腊八粥儿歌,直逗的孩子立马就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
一把大米和花生,
几颗核桃和大枣,
红豆绿豆和黄豆,
七种食材全备好。
还差一种怎么办?
豆腐丁儿来报道。
一首《春节童谣》,勾起了尘封已久的年味记忆。
小时候,年味在腊月初八奶奶做的腊八粥里。腊八粥有时候是甜的,软软糯糯香甜可口。腊八粥有时候是咸的,许是白糖短缺,用盐调味,也别有一番风味。
小时候,年味在年前的大扫除里,爸爸妈妈奶奶和我,拿着扫把、拖把和抹布,这里扫扫,那里拖拖,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小时候,年味在一排排洗好挂好的衣服被单里。年前天气好的日子,妈妈把洗衣机罩子拿掉,把全家人穿了一个冬天的大衣棉袄,用了一个冬天的单子被罩,分次放进洗衣机里清洗。我们把洗干净的衣服用品,一次次挂在外面的晾衣绳上,等待太阳把它们晒的香喷喷暖融融的再抱回家。
小时候,年味在奶奶做的饺子里。过了腊八奶奶就会每天捏饺子。刚开始是鸡蛋韭菜馅的,吃着吃着有的时候里面有白菜丝,有的时候里面有萝卜丝,但是鸡蛋总是多多少少有点的。等到二十六七,爸爸买回来一盆肉馅,这个时候就可以吃最好吃的大肉韭菜饺子了。
小时候,年味里没有糖瓜的味道。但是后来爸爸妈妈带我去城里上学后。每次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公外婆,就会到阳店街上买几个甜甜的糖瓜。焦脆金黄的外皮包裹着滑嫩甜糯的糖水,糖瓜对那时候的小孩子来说真的是人间美味啊。
小时候,年味里有豆腐的味道。年前奶奶会割一大块豆腐,存在一个大搪瓷盆里。做面条切一些豆腐丁,做肉菜水切一些豆腐片配点粉条,都是非常美味的。
小时候,年味是两大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奶奶会在年前蒸两大锅香喷喷的白馒头。我和堂弟最喜欢吃这种刚蒸出来的新馒头,无论饿不饿,一人都要吃上半个。奶奶先把蒸好的馒头倒着摆放在案板上晾凉,然后把晾好的馒头摆放在洗好擦干的和面瓮中。
小时候,年味是外婆家油饼的味道。金黄的外皮在唇齿中翻腾,一股花椒叶的清香伴随着淡淡的盐味和油炸香味深入五脏六腑,笑靥唇齿间充盈着满足。
岁岁年年虽留不住,但年味一经想起就在唇齿间萦绕,就在魂梦里珍藏安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