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接到张进老师的回复,我怅然若失,午饭吃得心不在焉,下午上班也没精打采。正在我沮丧不安的时候,微信的提示音又响了起来。我一看,突然眼睛一亮,张老师通过我的好友请求啦。我立刻拿起手机,以最快的速度打上了一行字:“谢谢您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我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写了一篇康复经历,您看看可以吗?”他能答应我的请求吗?我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你发过来,我先看看吧,给你一个邮箱地址。”没想到张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欣喜若狂,立刻用邮箱把文字发了过去。在告知他发过去以后,我提出了我的要求。“我希望这段文字能够比较完整的发表出来。”张老师是记者,是编辑,他会理解我对文字的热爱的。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渡过》公号,不知道《渡过一》和《渡过二》。和张老师联系上后,我开始关注《渡过》公号。我每天看公号上的文章,对抑郁症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过了很长时间也没动静,我有点着急。“也许张老师水平高,我的稿件达不到要求吧。”我还是试探性地给张老师发了微信。“张老师,你看我写的可以吗?”“写得还行,就是太长,我得找个合适的时间发出来。”我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没被枪毙,能发出来就行了,我开始退而求其次。“别白写就行了。”我不想再牵挂这件事情了,担忧盼望让我变得焦虑。就在我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2017年年初的一个晚上,我意外地接到张老师的微信。“你看看有没有错误,这样行不行?”他发过来一个“渡过”公号的临时链接。我浏览了一遍,没什么差错,插图和文字很符合,文字没有太大的改变,保持了原貌。“我想尝试分四期连载的方式推出来,这在公号上是第一次。”听张老师这么说,我有点受宠若惊。“还挺荣幸呀,谢谢您!”回复完,我对张老师做人的谦逊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从《面对面》采访中我已经了解张老师是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在业界有快刀的称号,做了近三十年的记者和编辑,出了两本关于抑郁症的书,做过很多场关于新闻和抑郁症的报告,是一个名人。对于我这个小地方的人能够低下身段来征求意见,对作者和对读者的尊重可见一斑,让人敬佩。
我眼里的张进 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