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刚刚在11月11号结束了2018年的税务师考试,结合自己近1年的学习经历,用苦不堪言和亚历山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而读完这本书之后,知道的自己错误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筋疲力尽,请容我对文章中学习和学习方法的认知进行一下梳理。
1、明白学习误区,认清学习过程
重复阅读,认真的记笔记,用荧光笔在书上画各种漂亮的线,或者站在墙角一遍一遍的背诵或者抄写,这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浪费了我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并且重复的阅读,会使大脑里的元认知占上风,所谓的元认知,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结合我自己,当我去学完一章的知识点,想着凭借自己的记忆去画一个知识导图的时候,只会进行到前2步就会停滞不前,因为不记得,而整个课程自己是完全听过的,书也是通读过得,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都已经会了,实际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元认知在作怪,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会了,这种错觉,会让我们产生满足感,不舍得放弃这种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这种元认知还会导致我们找不到我们学习的薄弱之处,也不直到在哪里去花费更多的经历来提高知识水平。
2、知识链与记忆结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细链,把知识比作一颗又一颗的串珠,那么学习就是往细链上串珠的过程,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串上细链,却任由它们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串珠留在上面呢,打一个结。学习的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就是检索。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检索就是考试,多检索,记忆就会得到强化。我一直觉得税法是繁琐细碎但是有迹可寻的,从征收范围-纳税人-税率-计算方法-优惠政策-纳税所得,几乎每一个税种都是这一条思路,我以为我把课件都听一遍就会了,这次深有体会,税法一我复习的较早,又时间做题,做题就是揭露自己真面目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会了,在遇到干扰性选项,一败涂地。等做完题在反过来看知识点的时候,变得有的放矢,相比税二,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是听完了课件,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结果考试中很多的题目是茫然应对的。
很多人都不喜欢去检索,也包括我自己,因为一检索,就会感觉很痛苦,题不会,知识点不全面,甚至是想起某个知识,但是又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种挑战会带来痛苦,但是,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那些不花力气抄书重复念书没有挑战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也许明天就消失了。
3、学习的三个步骤:编码、巩固、检索
编码,我们要把我们所感知到的知识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势的信息,形成一种心理表征,书中叫做记忆痕迹,会短期记忆。这个地方要区分抄书,重复阅读,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就是形成知识框架,在自己的脑海里逐渐有一个知识的梳理以及结构图。
巩固,将上述短期记忆的内容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叫做巩固。简单来说,就是重复练习,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大部分人的学习也是止步于巩固,而没有进行下一个步骤-检索。
检索,我们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必须把功课做扎实,同时不断检测,“逼迫”我们把所学过得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最终,实现自己的心智模型。
4、给学习者的五条建议
学会巩固知识,间隔联系,努力检索。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链记忆结。这些花费力气的巩固过程,会让所学到的东西变的具有可塑性。并形成自己的心理线索和检索途径。
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让自己的知识融为一体,就像大脑中的一款款小程序。打开就是一个自己的知识框架。
学会举一反三,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多次检索学习,期间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学会构建概念,学会辨析和归纳,分门别类,加强自己辨析和判断的能力。
注重学习迁移,“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当成训练”,这被称为学习迁移的能力,学了知识,我们要多在生活中实践。
自己一直不愿意跳出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怕错过某个知识点和老师所讲的某个经典例题,殊不知,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被动学习的局 面,老师所讲,注定是全面的,一直跟着老师的步伐,没有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更没有举一反三的检索,难怪会累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