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忘忧社
《坂本龙一:终曲》喜欢你丢弃音乐外壳的样子

《坂本龙一:终曲》喜欢你丢弃音乐外壳的样子

作者: 无物永驻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10:42 被阅读0次

    低沉、沙哑的声音从一架被海水淹没的钢琴发出,宛如一颗被吸光了生命力的大树。让它发出音响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身着黑色衣裤的儒雅“少年”。他有一颗对声音强烈的好奇心,他想听取这一架经历非凡的钢琴会流转出怎样声音,因此他到了宫城县农业高等学校。

    这是影片的开头。上述中的“他”,正是影片的主人公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关于他的音乐,不少人说很难用某种定义去概括它,对此说法他的回答是,每种领域的音乐都有喜爱和不喜爱,而他只选择喜爱的音乐,不会去苛求特定的音乐领域。对他来说在音乐世界里,他只想捕捉喜爱的那一节。

    《坂本龙一:终曲》于2017年9月在威尼斯上映,直到前不久才在中国上映。这部由Stephen Nomura Schible历时五年拍摄而成的纪录片,一登陆中国,便收获了无数赞扬,还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追捧。片名“终曲”在歌剧上代表最后一幕,它的曲子不仅花费的心思要比其他曲目多,还要比其他曲目更加精美。戏剧上往往许多情节都发生在这一幕。因此,片名为终曲意味追求极致,也很符合一位历经病痛重归音乐创作之人的心境。

    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首次揭秘一代音乐大师的日常生活,从患癌康复的过程以及回归音乐创作,对社会性问题的关注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他如何攫取音符,又如何思考音乐。


    与死神擦肩而过

    影片开始不久就上演了一幕戏剧化的场景,坂本龙一被查出咽喉出现癌块。关于患病前后,导演穿插了不少活动影像、照片、特写镜头来讲述他从接受患病消息,到治疗、痊愈的生活场景,同时配合他的自白让观众无障碍的领悟到各阶段的内心感受。

    当他自述这段经历时,可能他也没有意识到眼里泛着不明显的泪光,即便很理性地说出患病是人之常情,可提起伊始收到消息时的诧异,连同声线都有些许卡顿。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健康的人,而此时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令他追求健康的信念崩塌了。伴着他内心变化,画面色彩开始由明亮转换为昏暗。镜头拼贴了昏暗不明的空荡钢琴房、坂本龙一眺望远方的背影,这些极具张力性的刻画出一位“健康者”,倏然接受到一份重病通知单,人物内心的难过、沮丧情绪。

    其中,有个小镜头令我感到十分悲悯,拍摄的是一架孤零零的黑色钢琴。这架钢琴在全片中多次出现,它的出现常伴着坂本龙一身影,有时是他弹奏曲目,有时是他伏案思考音乐创作。然而,此时孤零零的钢琴失去原有的温度,这暗示着病痛让坂本失去了对音乐的思考。

    当镜头聚焦他艰难地咽下水果、药物,还有他生疏的钢琴演奏时,也意味着坂本龙一进入了治疗期。这一组鲜活逼真的画面呈现了一个患病的音乐家、剥落音乐的外壳后,如平常人一样,面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毫无办法。他按下黑白钢琴键的举措,巧妙地凸显了一位音乐家长期不涉足音乐,内心渴求与焦虑的复杂情绪。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动作,将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全过程充分地表现。

    近距离地接触到死神的身影,令坂本龙一再度回归音乐创作时,多了一份独有的情感体验。诚如他说:“经历严重的疾病后,每一天在你看来都是新鲜的。像吃顿早餐、午餐,喝杯小酒,都能给我带来莫大的欢喜。我每天听到的声音也有类似的感觉”。也正因如此,影片里他多次表露希望能够创作出像巴赫、塔尔可夫斯基那样风格的音乐。


    如茶一般的音乐创作

    自坂本龙一从疾病中恢复过来,他又开始投入了新的音乐创作。影片里关于他对音乐的思考,没有一个连续的镜头来呈现,更多的是利用生活片段中的特写镜头与远镜头互相交错的方式来表达。

    对于表现坂本龙一音乐创作阻塞上,镜头首先对准坂本龙一谱写到一半的曲目,继后转换到幽静的森林。搁置一旁的半成品透露了坂本龙一进入了创作困难期。而对陷入瓶颈期人物内心的烦躁,气馁,想甩手不干的气性。影片又采取了一个远镜头让人物的颓废情绪表现充分。

    这些复杂情绪的表露,让坂本龙一的形象更加平易近人。只因面对困难时所生出的烦闷、沮丧,孤寂。这些情感不是坂本龙一独有的,而是世人皆有的,也就是被大众广而论之的人性。对于你我都有的感情世人更易亲近,也更易被激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人的教化作用可能比电影、书本得到的要更真切,毕竟真实存在的人物比起虚构、遥远空间的人来得更加实在。

    因此对于纪录片要如何拍得不带有戏剧色彩,又让观众无意识地跟着坂本化解困难是最主要的任务。影片对结构的处理上,沿用了散文的结构特点,以时间、地点为线索,穿插了坂本不同年代的作品风格让观众无意识地驻留在声音采集的过程,也让作品显得更加自然和动人。

    在坂本龙一从音乐作品抓取灵感的片段里,穿插了他七十中期具有强烈未来感的风格作品。在他从影视作品里寻求灵感的画面里里,又穿插了他久负盛名的电影配乐作品,例如《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末代皇帝》。这些看似随意的碎片,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让观众了解到一部音乐作品后的非凡经历。一个组镜头拍下了令我动容的画面,推翻了音乐家在我心目中固有的幻化形象,他不再是大屏幕里,高雅不可接近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一个邻家“少年”。

    他会为了攫取一节音律,背上少数行囊跑入山野之中,胡乱敲打和踩踏废弃的铁皮桶。他还会伸长手臂录取雨滴捶打天窗的声音;也会孩子气的将空玻璃罐头放在屋外让雨水冲刷,只为贴耳倾听瓶身与底部的音色;还会如儿时嬉戏一般用塑料桶罩住头,闷声地跑进雨里聆听雨滴打落底板的声响。这些干净、纯洁的声音全部收录了他的专辑《async》里。


    他的音乐

    周国平说:人类精神生活的土壤是统一的,并无学科之分,只要扎根在这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都会是茁壮的,不论着植物被怎样归类。坂本的精神生活便全扎根进了音乐的沃土,在他这片土壤里,我们可以听到他对人与人、自然和谐共处的召唤。

    影片里他在避难所里用一架失音的钢琴弹奏了《Merry Christmas, Lawrence》电影配乐曲,清水一般柔和的曲调流转大厅,先如风般安抚人的心灵,而后缓慢上升的曲调又宛如烟花爆炸般给人以震撼的鼓励,似乎是从未来的战争上吹来的号角,号召聆听者迅速的集结起来,为了永久的安宁而奋战。从这架钢琴流出的音符是被自然重新润色过,它似乎有种天然的魔力更能让人心安,或许恰如坂本觉得经过自然调音的钢琴声感觉更好。而这也似乎和他从疾病中恢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钢琴与坂本都经历过自然性的洗礼,存在着天然的对接性,坂本代表着人类,钢琴代表着自然。坂本用钢琴思考也意味着他用自然思维思考,或许他能感受到人与自然间强烈的冲突性,是他和钢琴间长期作伴建立的联结,也就是说无形中与自然建立联结。

    他的《冰山》私以为是人与自然对结的线头。该作品是他在受友人邀请前往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北极,收录了他在冰山夹缝里听到的最恒久悠长的音色,在冰层之下,钓取的世间至纯音色。仔细听你似乎还能听见人与自然愉快相处的欢笑声。在坂本音符砌成的世界里,你听不到人类野蛮抢夺自然资源的霸道声,也听不见让气候变暖的尾气排放音。

    另外,在他《只有爱才能化解恨》的曲目里,呼唤的内容换成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这首创作源自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心中强烈的压抑感催促他到世界原点肯尼亚看看。在那里他听到了一种人类共同的语言,一种古老的音律。他还渐渐领悟到了消磨仇恨唯一的方法只有“爱”,这也是他这部作品表达出来的理念。

    这就是他怀着祈祷之心呕心沥血谱写的圣歌,他的音乐。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不认识坂本龙一的,一种喜欢坂本龙一的。对于这种说法我是极其认同的。因为坂本身上有一种永远不满足的心态,一种对音乐痴迷的匠人精神。他永远在寻找这世间有趣的声音和声音的物体,亦或者说他在追求一种绝对的美感。这种永无止境的追寻,也恰好解释了他对各个音乐领域都有涉及的行为。有人评价他的音乐说,是他的音乐让我明白了原来音乐可以说话。可是这种程度还不够,他还想创作出一种能够听上几百年都不会厌烦的音乐,一种永恒的声音。

    无论是坂本面对疾病的苦涩,还是对于音乐的野心,他都以真实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诚如《楚门的世界》里观众对于楚门的喜爱源自真实,现实中世人对于坂本的喜爱也是如此。对于这个满头白发却如少年的音乐家,很多人更爱称呼他为教授。我想之所以这么叫唤,或许是因他虽然离常人很远,但是他对音乐的痴迷感染着每位熟知他的人。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坂本龙一:终曲》喜欢你丢弃音乐外壳的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ku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