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谈作品主题的模糊现象
要求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不光会导致作品表现能力的贫困,更主要的是抹杀作者和读者对生活原体的全面审视和感悟。在现实人生变得日益多维不规的情况下,作品主题的模糊化与多维化,既使艺术对生活的和情照应,也是艺术规律的必然性嬗变。
模糊了主题的作品,能否为厌弃了现存的生活方式的人们思虑出一种新秩序和新标准呢?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鲜明的主题"惯性下形成的艺术鉴赏格式,有意或无意的排拒着艺术对人生隐义的新知觉一一人们的追寻在光怪陆离的繁杂社会里丧失了定向,因艰于选择而显得迷茫无主;我们依旧滞恋于"鲜明的主题"对生活的简单演绎,缅怀那种"目标明确"的日子,这就造成了人们微妙的对模糊了主题的作品的回避和隔膜,这种回避和隔膜的改善与解除,期待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新领悟,也期待于艺术对生活底蕴的百折不挠的勇毅探寻。
肯定作品主题的模糊化是一种揭示人生含义的新途径,并不等于承认"人类将永远失弃目标"的合理性;相反这种和生活一起迷茫的艺术样式比生活更为激烈地、焦渴地、敏锐地询问抛去了原先的目标后的生活新取像,因为艰于选择本身意味着一种更具价值的选择。
因此,我们不必因惦挂被自己打碎的生活尺度而避讳模糊了主题的艺术对新的生活大义的探寻,艺术也不必因为"鲜明的主题"的鉴赏惯性而玩忽职守为人们演绎出一个虚妄的生活准绳。艺术和生活、生活和艺术都应该直面这种模糊,一同痛苦地穿越模糊的灰色走廊,进而获取属于现实也属于未来的人生和社会标尺。否则,我们将既不可能回到失去的单一主题里,更不可能走出现实疑阵。
1988.6.11
[这些绕口令式的文字,是在什么样的时需环境里写出的?当时改革开放十年,是不是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主题不鲜明的作品被垢病的现象?]
穿越灰色走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