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在每一位国人心中,家乡都是最为深情坚定的信仰。只是我们越是长大,越是远离,越是长大,越是网不住渐漏渐少的记忆。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
——宫崎骏《幽灵公主》
总是有很多东西蓦地勾起彼此心中始终温润的那个地方,亦如这一次拜访的课题。恍然发现,生活十余年的故乡,我们却从未真正去了解她,她的过去她的气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919e4622cbb5384e.png)
清明雨没街巷。我悠然走着,去拜访我已逝外公的旧交林家琪先生,从他的白发,笑容还有眼睛里一寻我错过的往昔。林老先生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龙南县红杨村,曾进修于赣南师范学院数理科。这位饱经沧桑学富五车的先生,在说起家乡历史事记时饱含深情,年份丝毫不差,这带给我莫大的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063e053a5083f57f.png)
先生述龙南
我们的家乡——龙南,的确是个不大的地方。她坐落在江西省的最南端,隶属赣州市,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建县,开始进入历史的眼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05afef859a88413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bb4d09e58bc705f6.png)
“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名龙南。” ——《郡县释名》
总面积1640.55 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9bd6538e39532238.png)
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07594f0d3d16ce43.png)
《龙南县志》共有记载的农民起义6起。人们勇敢站起身,毅然上路义无返顾。
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南县兴办的第一所学堂龙门学堂建立。林老先生小时候家里并不能承担此类学堂的费用,他上的是“村小”。县里有多个村落,同姓聚居一起形成小村落,也有杂居的大村落。
光绪三十年(1904),天主教第二次传入龙南(第一次为道光年间)。虽然在我的印象中,身边的老人多数信仰于唐朝便传入的佛教,就像我的外婆。
宣统二年(1910),龙南邮政局成立,当地人们为能与在乱世中离散的亲友联络感到欣喜。
宣统年间(1909~1911),邹宽接任知县,但也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而成为了我们的最后一任知县,直接见证了封建王朝的陨灭。
民国元年(1912)2月,废除县衙署,改立县公署。同年,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念币在县内流动。
民国3年(1914),袁世凯头像银元开始在县内流动。
从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民既单纯又虔诚。值得一提的是,龙南县在古时名为“虔南”(1121-1153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7c7f8839aee46414.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巨变
1922年起,历经原驻北伐军撤离、北洋军省防高凤桂部1连兵力进驻、北洋军河南陆军1连兵力进驻、滇军第一师1连兵力进驻、北洋军中央第六师1连进驻。
直至1926年,国民革命军攻克龙南,于11月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党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21e3a74cdfc117e3.png)
1929年,红军2000余人汹涌而来,途径龙南向邻县定南进发。这时国民党龙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刚结束不久。国民党加紧剿共,并于1932年成立铲共团。1935年,4县联合铲共团突围红军200余人。1937年,县政府为了截断山区人民与红军的联系,强迫移民并村,并将边缘山区的农民50余间房屋烧毁。林老先生说,水连口的烂泥凹有百姓为死难者建的义冢。那些年,纷纷扰扰的战争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人们心存怀念和悼亡,即使时代给他们留下的只有心痛和沉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39d552b304fec46a.png)
1937年11月,龙南县100余人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1945年6月,日军侵入龙南,占领龙南半月。但在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的喜讯后几天,国民党陆军五十六军司令部进驻。
1949年8月19日,那个林先生和其他龙南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夜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龙南。
在这数十年间,龙南接连成立电报局、卫生院,创办《龙南日报》、附属小学,成立民众教育管、长途电话管理局、县立幼稚园,开业银行等等。还有我的母校,龙南中学,于1939年由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先生创办兼任校长。一经说起,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母校的全貌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f930580d8531735e.png)
先生叹龙南
问起林老先生的过去,他感慨万千。也许经历丰富的人,总是会在回望时一叹沧海桑田。先生最怀念的,是母亲和祖母身着客家传统服饰,在灶台忙碌,不一会就能做出简单却难忘的美食。
还有的,就是只有三个科目的学校。几经波折的求学之路。大食堂。听广播。草编织品。黑板报... ...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cbee96bd1d67d873.png)
以及我们的老房子。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南下迁徙的汉人留下了“客家”之名,龙南的客家围屋也是其中的重要组分 。关西新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杨村燕翼围、乌石围等则要更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龙南的围屋的斗争)中提到土客籍问题和当地土人与客家人的具体矛盾。客家围屋的出现,是客家人争取生存空间,而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4618e80c07bb581f.png)
九连山,巍然壮阔如云似海,或峰脉交错沟壑万千,或平稳绵延小石清泉。在林老先生的那个年代,是个住了许多知青的地方。
在九连山出生长大的,也包括我的恩师,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廖健琦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fb86c9889d76b7dc.png)
先生爱龙南
先生一生热爱文学和书本,未曾停止学习。他在七十岁那年,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他拿出作品给我看时,我惊讶不已,但更感到眼前这位老人有多值得我尊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22288d64124527a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2518d528630cd8b3.png)
林老先生曾历时八年,与族人共编写《龙南林氏族事录》。
我问先生,在他眼里过去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相比有怎样的不同。先生回答说,现在少了的,就是吃苦的精神,奋斗的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86c515e15b8dc8a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ecf4f908e1b473df.png)
我不过是位寻客,试图回到曾经的雨巷。我不解这江南烟雨茫茫,兴许春风见笑而。远离故乡的我们,即使未曾亲身体味,也略能从泛黄的纸张长辈的口目中得到机会追溯故土伊始的那段,像最初的自己一般。家乡便是信仰,是我内心最柔软坚硬的力量。也知水秀山清眉远长,何时归来闲倚小阁窗?
感谢林家琪先生同我共品龙南烟雨百年。感谢我的家乡。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1672/8336098c79b2c6a0.png)
参考文献
龙南县志编修工作委员会1994年10月第一版《龙南县志》 中央党校出版社
龙南林氏族事联络处 第1期《龙南林氏族事录》
龙南电视台2014年5月28日《品味家训》系列栏目
龙南信息网龙南综合信息门户 http://www.jxln.ccoo.cn/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 1 (1991)。
明·嘉靖《赣州府志•龙南县图》
清·浙江鲍士恭家藏本《郡县释名》
中国钓鱼协会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中国钓鱼》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