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各位在线美妈[破涕为笑]
亲,孩想看世界杯想请假到18号我应该支持他不?”
这是家长群里一个14岁男孩的妈妈抛出的问题。
我想,当孩子提出这样一个请求或是想法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都会一愣,然后就会下意识的表达反对,会觉得看世界杯也不是什么正事儿,还请假看世界杯,那还了得,不得耽误学习吗?家长会有担忧和焦虑,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觉得面对孩子这样的请求,咱得先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孩子是因为纯粹的热爱,还是因为其他同学都看,想融入同学,和同学有共同的话题,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得先搞清楚这一点哈。
另外我们也要确定孩子就是随口一说,过过嘴瘾,还是态度强硬就下定决心了的状态呢?也有可能孩子就是过过嘴瘾,表达一下他的愿望,但过后孩子会衡量出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孩子态度特别强硬,就不去学校了,我们就要先考虑一下,之前在看世界杯这个问题上,父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导致孩子态度如此坚决呢?
一般情况下,孩子这么大了,他在做一个决定前,一定是会衡量这件事的利弊的,他也一定想过学业和看世界杯之间的冲突的。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站在孩子这一边,帮孩子看到这里面更多的利弊,包括时间上的,生活作息上的,不去上课落下的学业上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能把这种提醒和辅助做成了说教、指责和批评。当然,用暴力或是更强硬的态度就更不可取了,只会带来孩子与父母的对抗,或是心里的,或是表现上的。
这中间也可以帮孩子想想其他的解决办法,如何能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也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呢?可不可以看回放?或是可不可以灵活的根据比赛的时间调整自己的上课时间?可不可以提前预习或是课后补看课堂内容?这些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商量进行的。这时,家长的角色就是做孩子的辅助者。
那如果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建议,一意孤行的就是要请假,就不上课了,那也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孩子对自己的事儿信心十足,他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自己完全可以搞定。那我们就选择相信孩子吧!让他自己去搞定吧!另一种可能就不仅仅是看世界杯的问题了,可能说明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了,孩子对父母没有信任,没有接纳,甚至都没有沟通的可能了,那怎么办?我们除了接受孩子现在的状态,还能做什么呢?只能从修复亲子关系重新开始了!要知道,在家庭教育里,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教育的可能。
也有家长说,这样一个问题,哪用得着这么复杂?就一句话“不行,不然打断你的腿”
我相信用这种方式的家长也绝不在少数,我想说,用暴力和奴役的方式逼孩子就范,百害无一利啊。
这种强硬的或是打骂的养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能奏效,孩子因为心力和外力都不足,他也没办法做出强烈的反抗,大不了哭哭就拉倒了,回头啥事还得听父母的,父母在这个时候是会觉得这种强硬的态度很受用,一吓唬孩子,或是揍一顿,问题就解决了。可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完成他的自我同一性,如果父母继续用打骂的方式,那孩子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孩子表面上屈从了,但很可能内心是在咒骂着家长,甚至有些连咒骂都没有,直接出现抑郁,这种例子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比比皆是。另一个是反抗,不仅嘴上不服,心里也不服。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给孩子继续施压,那冲突必然会升级,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谁也不知道。所以无论如何,用打骂的方式强迫孩子服从,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且打骂也根本算不上是教育,如果打骂可以解决问题,那这个世界上不就全是成功人士了吗?
最严重的是,这种强硬的方式会剥夺孩子做事的自主感,控制感和归属感,要知道,这三种感觉才是孩子自律,自觉,有内驱力的基础,才是未来孩子遇到人生逆境时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呀。
所以,如果我们关注教育,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健康,总结下来就是,看见孩子,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初衷,给孩子相应的提醒,提出利弊,并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孩子这一面替他考虑,用帮助他的心态去做。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如果亲子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了,孩子根本听不进父母的话,甚至已经形成对抗了,那我们只能放手,同时开始修复亲子关系,并要无条件的相信孩子,相信他会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这是我的思考,希望可以对伙伴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