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同事跟我说,“你家娃算数很厉害,但语文方面没我家娃厉害。”我脸上带笑,心里却不以为然。
果子喜欢算术,这一点我深表认同。
他从两岁起,受环境影响,对算术有着很深的热情,加之后来,我有意无意地给他买些算术之类的书籍,虽然从未刻意要求他去学,但他就是喜欢上了算术。
但对于语文方面的内容,他除了喜欢阅读,对其他方面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喜好,我也就没有刻意地去引导他。
所以,当同事说出以上话语时,其实我内心的想法是:不一定。你说果子语文不及糖宝,却不知果子能独立阅读300字左右的文章,并且果子给我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但是,当果子的老师无意中跟我谈及“果子的数学很棒,语文方面要弱些”时,我还是有些焦急。
虽不及“三人成虎”,但是我的意识却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想要求证,果子在语文方面究竟是哪一块比较弱?或许我该对诊下药,有针对性的帮助他进行提升。
当我把这个想法向他们老师提及时,她用很惊讶的眼光看着我,并表示她并不是说果子语文方面很差,而单单只是:语文不及算术那般优秀而已。
我恍然大悟。是啊,我究竟在焦虑什么呢?或许我焦虑的只是他们口中的“不及”。
你家孩子不及我家孩子优秀。
你这方面不及那方面优秀。
却完全忘了,孩子的成长、学习,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同的年龄阶段之间,都会存在一定差异的,并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意愿去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让孩子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吗?而这个美好的方向不仅包括孩子能释放天性,快乐成长,同时也包含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待。
孩子的成长说白了是其个人的行为,孩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根据孩子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因为外界的评论,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去要求孩子。
所以,我焦虑什么呢?太不应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