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语:5月24日受邀参加海外国旅旗下的帮游网举办的U论坛夏季产品发布会,对社群运营做了一些分享,同时对市场有了不同的认知,关于社群的认知和运营我借此发表一些我的个人看法。
社群运营这件事儿似乎已经进入疲惫期,做着做着用户就开始不活跃了,愁坏了一批群主,天天想着怎么激活微信群活跃度,但是似乎不管怎么做,最后的结局都是微信群慢慢走向安静甚至死亡。
我不禁在思考,这个时期的微信社群真的到头了吗?或许不是,也许不是社群不火了,只是我们的社群运营出现了问题。
社群运营症状微信群不活跃的6个症状
碎片化,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支配时间的人却是在按照自己的工作、生活调配自己的时间占比,总会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及时的在线与社群保持连接,也总会因为手机里的群一大堆取关了一大批微信群而不能及时获取信息;甚至慢慢的养成了一种边工作边看手机、边走路边听分享的习惯,慢慢的我们的时间被一掰为二,我们对时间似乎开始争分夺秒,但是我们的耐心也在慢慢的变得不耐烦,对一个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微信群也只有2秒钟的逗留,这就是碎片化带来的焦虑和恐慌。
信息过载,信息泛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每天打开手机,世界向我们呼啸而来,微信里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各种心灵鸡汤、广告、旅游、生活等内容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我们的喉咙,让我们难以呼吸,打开微博各种新闻向们扑面而来,作为创业狗是跟风蹭热点还是选择懒惰,不跟掉粉怎么办?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陷入数字化迷茫的大海不知归路。
与我无关,一个人的时间不是花在这里就是花在那里,不花在你那里说明你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同理,在刨除工作、生活、睡觉的时间以后的剩余3个小时,他的时间可能是花在手机上,在微信上的时间不是给你就是给别人,甚至有时候是给了游戏、阅读、聊天、处理工作,时间已经非常少了,如何抓取用户碎片化时间就显得很重要,而现在大部分群主的运营手段是坚持定期分享,这个方法过去很有效果,但是现在其实不那么有效了,因为分享的话题可能不是他感兴趣的,甚至会给用户造成心理负担,与用户无关最后让用户选择沉默。
更有目的性,相比过去,用户见二维码就扫,有群邀请就进而言,现在的用户进群比过去慎重的多了,他会先考虑这个群和我有关系吗?这个群主题我感兴趣吗?我的手机这么多群了我有必要进去吗?虽然群已经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微信群没价值,相反,大部分的用户其实也在一直在寻找,比如学习英语、学习插画、学习小程序等等关于个人成长、职场提升的课程,依然有大部分是通过微信群作为学习载体,这样的社群更有价值,也是用户需要的,所以当下的微信类社群不适合长期运营,更适合短期满足用户的价值、共同完成一件事儿,使命也就结束了。
走向人格化,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在很多的社群都是请了很多大咖来坐镇的,这个玩法不论什么时候都有效果,就看怎么利用大咖的光环来运营社群,很多人利用大咖就是来做做简单的分享,甚至想的是如何免费蹭大咖的光环,但是大咖其实也不傻,如果没名没利也不会来,甚至有的大咖希望你能帮助他维护好他的品牌,然而做这件事情的人挺少;
目前看到的已经有人开始借助大咖的个人品牌长期维护粉丝的工作,比如“大咖+书吧”的众筹书友会、比如“大咖+培训”的训练营等等,通过和大咖一起深度合作,既能让自己的社群寿命长久沉淀粉丝,而且也有变现的可能,这是双赢的行为,但是目前大部分人做大到这点,觉得粉丝就是自己的,不能给别人,但是殊不知用户 也是人,他也会在觉得没有价值之后离开你,这个时期的社群人格化倾非常明显,如果你不能成为IP,那么可以考虑和一些IP合作,也许是自带流量,也许是这个IP在特定领域非常专业,都可以值得一试。
懒癌发作,群不活跃可能并不只是单方向运营人员的问题,还有用户自身工作一天已经很忙了回家特别累,懒癌发作了这个时候的社群,他可能希望社群成为一个缓解压力,带来快乐,给予正能量、丰富业余生活的地方,但是这块我们似乎并没有在意用户的感受,还是拼命的找各种大咖来分享并且禁言,有的用户其实也想插几句话,结果被剥夺了发言权和克制了分享欲望;
现在微信群的存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了,几乎人人都有当过群主,有亲人群、朋友群、同学群、学习群、工作群、兴趣群……等等等一大堆类型的群,微信群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除了公众号、朋友圈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没错,微信群成为了一种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了,并且他养成了只爬楼默默浏览并继续沉默的习惯。
有限式运营陪伴是最好的运营方法
说到社群运营,一定是很多人头疼的,比如怎么增强活跃度,怎么激发用户发言频次,怎么引导用户参与线下活动等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想到请大咖来站台,请群里有经验的人来做分享,也许这样的方式的确能保持群的活跃度,对公司而言数据上很好看,但很容易对用户造成干扰,毕竟大环境就是信息过载,我们再继续这么做下去显然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怎么办?
有限式运营缓解了这一个阵痛,我相信只要是在玩微信的,总能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自己也付费参与过7天成长营啊特训营啊什么的,这些运营手段相比过去那种建群之后一直坚持运作下去要更加有价值,起码在短期内用户是喜欢的并且能让用户找到一个目标,比如21天健身计划,一群人每天在群里互相监督打卡签到等等,通过社群这样的一群人一起去跑步一起互相监督,让自己获得完美身材,这完成一个社群的价值:一群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共同完成一件事儿。
举这个栗子就是想告诉大家,社群运营其实已经过了过去传媒式的单方向灌输模式,双向参与的运营才是社群不灭的法宝,类似这种有限式运营就是用陪伴的方式和用户一起成长,并且收获信任,成为朋友,这才是社群运营,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想办法交朋友加深感情,手段也许是线上一起做事也许是线下参与沙龙活动等等,但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关系。
社群运营可能不是简单的微信群管理那么简单,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话题、交流、协作等等行为加深关系,最后这个社群就活了,也许有意见领袖的社群会更容易裂变,但一个没有IP的社群当下也只有埋头付出和用户交朋友,陪伴用户一起成长,让用户对自己产生信任,信任你的人越多,你的势能也就越大,这个社群才会越来越有粘性,从现在开始如果你要做好社群花费时间陪伴用户是必然的。
社群不等于微信群,社群等于人的关系总和和集中的群体力量!
欢迎加入社群密友会,成为1000个密友,一起搞事情;
客服微信:diliuzhishou,QQ群:335995373
每周五相约喜马拉雅:青木聊社群--听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