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真是太精彩了。首先卓老师通过一个指南针和地图能否去到罗马的问题。引出了今天的第一个重点:我们从哪里出发。
卓老师说我们要从意识出发。就是要有作家思维,要有那种意识。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意识呢?卓老师又从三个点详细分析了:1,从阅读中意识,如何阅读。这点但是和我之前的认识一致。要反复的阅读经典,分析阅读。不是走马观花的阅读。另外一点之前忽略了。卓老师建议一个作家一个作家的阅读。以前我都是今天他推荐了一本书,我马上去看看,明天她又推荐了一本书,我又去看看。不系统,看完就过。很多书都看过,最后一提起什么都忘了。比如课上老师提了一下《少有人走的路》,我很确定自己看过一遍,可是你点内容都回忆不出来,真是太可悲了。而且另外一点阅读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重中之重。然后留了作业,就是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家,然后就看他的书。学习他,分析他的作品。体悟用他文章中用的方法,然后练习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从生活中意识。很多写作者的作品都来自于生活,他们是生活的观察者。他们会把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事融合到一起,构建成一个不错的小说。做生活的观察者,从观察自己的城市开始。凡是能够触动到自己的事,都可以融合在一起。
3,从写作中意识。写作要有主题。日更,和碎碎念容易很快不知道写什么。容易磨灭自己的写作热情。所以就算是要日更,一定要注意:1、日更的完整性,2、要有主题,3、切入点要小,就一个点讲清楚就好。
最后卓老师提醒大家:作品一定要完成,哪怕知道自己写得不好,也不要烂尾了。
多读,多写。
卓老师也说这些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了,大家都知道,但是走的却少。所以要成功就要经历少有人走的路。所以一些方法道理我都知晓,可是我却没有行动。甚至在卓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我还问以前写的能不能交作业。这个思想就不对,这是一种偷懒的表现。还没写作业就想着逃避作业。唉,真是的,我都替自己脸红。
最后我在思考我究竟喜欢哪个作家呢?我为什么喜欢?正巧最近看王小波的作品,挺喜欢的,我决定就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