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的理想,骨干的现实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21:50 被阅读44次
    丰满的理想,骨干的现实

    《如果这是宋史》第五部王安石变法卷和第六部后改革年代。(249章至342章)讲的是宋神宗时的改革,高太皇太后时的复辟和宋哲宗的重起改革三个阶段,由于执政理念的不同,决定了宋朝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在反反复复中折腾,一切理想都在内耗中消失殆尽。

    宋神宗是个有理想的皇帝,一心想征服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周,完成太祖太宗未尽的事业。可他面前的现实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冗兵无战斗力,文官队伍雍肿,俸禄优厚,社会矛盾激烈,土豪官僚兼并土地,大量发放高利贷,逼迫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的落差使得神宗不得不改革。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而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改革得不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一方面触动了既得利盖者,引起官僚地主的激烈反对,另一方面又没有得到人民的拥护,这种仅仅是少数人强推的改革,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注定是个悲剧。触动统治阶层的改革,历来就不是容易的事,除了利益集团的阻力重重外,还有儒家思想的崇古理念,祖宗的法规改不得,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自伤一样。萧规曹随才是正理。秦孝公和商鞅的完美组合,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商鞅还是落得五牛分尸的下场。宋仁宗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开始时雄心万丈,实施一年不到只能草草收场,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虽然实施了十五年,但由于战争的失败,最后还是被全面否定。宋哲宗和章惇再次重启,取得了难得的战场胜利,终究还是逃不脱人亡政息。唯一取得成功的是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因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虽然触动了利益阶层,困难重重,但挡不住改革的潮流滚滚向前。

    王安石是个君子,他长期生活在基层,了解社会的弊端,有改变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在得到皇帝的信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保甲制等等一系列改良社会的制度和政策,他的管理方式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收取营业税,用中央银行取代民间借贷,义务兵役制等,他的这些做法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绝大多数人不理解,不支特,精英们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只有少数人围绕在他身边。更何况他企图用君子的方式对待政敌,把他们赶到洛阳,形成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用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来丑化和扭曲改革成果,使得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走歪,利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这让王安石等改革派时时处于救火状态,心疲力竭应付内耗,无力完善改革方案。王安石是优秀的实干家,不是合格的政治家,政治家要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求同存异在全社会形成合力,要以点促面,不断完善再逐渐推开。而他的周围吸引了一些投机分子,左右摇摆分子,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改革措施无法延续下去,无法深入人心。变法强化了宋朝的党争,这是王安石的悲哀,也是宋朝的悲哀,党争向强大内耗成了宋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司马光砸缸是小学生都听过的故事,假如把宋朝比作缸,司马光高举孔孟之道重重地把这个缸砸出了裂痕。他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却是个投机主义者。他主持的《资治通鉴》不修宋史,以免引起麻烦。他的政治主张是儒家正统思想,祖宗之法不可变,一切的变都是邪恶的,变法的人都是小人。从这点出发,他终身不遗余力地反对变法,竭力阻止变法,努力丑化变法,并以著书立说的宗师地位拉帮结派,处处设阻,时时攻击。在神宗归天后,他和高太皇太后结合在一起,全面清算变法派,彻底废除新规,最可恶的是为了全面彻底否定变法成果,把变法时期几十万将士浴血奋战收复的西部大片国土,全部放弃,名义上以国土换和平,导致西夏国在边境为所欲为,这是对人民的犯罪,是国家的罪人。多年以后宋哲宗时代被迫再次用无数血肉去重新收复这些土地。这样的君子党,这样的司马光在宋史中,至今还闪闪发光。

    王安石变法的是非对错,历史上都是贬王安石崇司马光,因为修史者都是儒生,这是儒家最大的缺陷,他们不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纯粹站在士族阶层,为统治者服务的角度,所以封建社会无法避免朝代更替的恶性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丰满的理想,骨干的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ho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