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附近的裁缝铺并不算起眼,藏在一楼大厅的拐角处,自动扶梯背面。招牌也是小小一块,一前一后两台机器,一高一矮两个柜子,干干净净,柜子里衣物井井有条。
工作日的下午,市场迎来了一天中最为空闲的时刻。不过缝纫阿姨却没工夫休息,端坐在桌前专心致志地给牛仔裤改裤脚。
指尖轻压慢慢向前推,伴随着电动平车机有节奏的“哒哒”声,一条裤脚就缝制完成了。
格子鸭舌帽、红色呢大衣、黑色刺绣袖套,打扮得挺洋气,脸上总是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阿姨的手艺算是“家传”的。在她十来岁时,表姐从部队带回来了一台缝纫机。“表姐要干农活,又要带小孩,就让我们几个孩子都坐上去试试。”她回忆,“我们小时候没有别的东西玩,我沉下心来边学边练,很快就熟练掌握了。”
长大之后离开老家,她先后在四川、宁波做过小生意,手上的缝补功夫一直没丢。2004年,在哥哥的邀请下,一家人来到我们这,在东林桥旁落了脚。她开了个缝补店贴补家用。没成想,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