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每放假回家,进入到完全自由的状态后就会感觉到巨大的无力感,就像把一条每天绕着鱼缸游100圈的小鱼一下子丢进辽阔无垠的海洋。一开始的恣意奔流过后就会陷入巨大的茫然。我要到哪里去?我能到哪里去?
我不愿意承认自己迷茫,就如同不愿意承认自己无能。前天和一个写作老师通电话。她说,我很好奇,你的文笔这么娴熟,你的内容却这么拧巴。而你还能坚持着一直写是为什么。她说,写作是一个挖掘自己的过程。她说,现在的你并不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你在文章中要讲的道理,也许并不是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讲的道理,而是你觉得“可能正确”的道理。
我问写作老师,我说您每天花多长时间写作。她笑笑:“说起来比较不好意思,我花在写作上的时间每天大约只有五六个小时”。接着补充了一句:“我剩下的时间都在为写作做准备。”她才是真正爱写作的人,她说自己写作也不是说多么爱写作,只是一不写就感到肚子难受。必须要写。她说她这辈子最勤奋的就是高考前两个月,因为那两个月,她一个字都没写。
听罢真的好羡慕这个写作老师。真的。我羡慕她那么早就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些什么。然后为了自己所挚爱的事业废寝忘食,甘之如饴。
在一个饭点,她给我讲了1小时44分钟电话。连口水都没喝,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的倦怠,甚至在电话这边的我都能感到她的眉飞色舞。我羡慕她羡慕得想哭。真的。并不是因为她文笔多好,并不是因为她赚多少钱有多少粉丝。只是为着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舍弃什么。
02
我们平时总是羞于对自己的亲朋诉说自己的迷茫。因为怎么看怎么像无病呻吟。明明日子在别人看来过得也还算不错。为何还不满足?若是还不满足,为何不愤而奋斗,去实现能让自己满足的人生?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人生。是我们以为的我们会想要的那种人生吗?我们有深入与自己交谈过,我们有真切地了解过自己吗?
从小学到高中。我最突出的两门科目是语文和英语。常年掉不下班里的第一名。我自己心里最爱上语文课。因为我语文课从来不犯困,还积极回答问题。高中的时候晚自习做题做累了,我就看文言文小册子醒脑,看得如痴如醉。课间看课外书休息,摘抄一些美文段句。于我都是莫大的享受。而我却从英语中得到了最大的虚荣心。虽然都是第一名。语文我往往只能拉别人一两分。而英语却能拉别人十几分。所以我经常因为“英语好”而备受老师表扬,同学羡慕。所以上了大学。在汉语言文学与英语语言文学之间,我选择了英语,后悔到现在。
所有需要说服自己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那个时候是这样说服自己的。“英语专业说出去总比汉语专业洋气啊……汉语专业不好找工作……”以至于现在每每学弟学妹们来问我选专业的事情,我都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有喜欢的专业,一定一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冷门的专业,只有学得不够好的专业。你的兴趣就是你的天赋,因为你心甘情愿在此多花时间。
我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时常悔恨没有选择汉语专业中度过了大学四年。英语虽然学得在大部分人眼里觉得不错了。毕竟通过了专八考试,还翻译出版了一本书。但我到底学了个什么屎,只有我自己知道。不爱的专业就像不爱的人一样。你可以对她好,你甚至可以和她结婚生子。但始终差着那么一口气儿。那口气儿是什么,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03
往年常常听闻有些人考大学报专业抱着这种想法:“我就要报我最不擅长的专业,我来就是学习的。擅长的专业我自学就好了。”这些同学的结局往往是,不擅长的专业没有学好,擅长的专业也丢了,然后追悔莫及。如果两点之间能走直线,何必非要曲线救国?
迷茫可能是因为既懒惰又贪心吧。想要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但不愿意付出尽可能多的努力。就像上文中那些学“不擅长专业”的同学。他们的初衷是想要做一个“全才”。我来大学“补短”。其实他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区区四年,“取长”都不一定够用,哪有时间用来“补短”?那些年我们看了太多的成功学著作,过高地估计了“主观能动性”的威力。
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成功学”大部分都是骗人的。“成功学”大师们本身靠“教人成功”得到“成功”,那么向他们学习的我们又靠什么得到“成功”呢?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是财富,名利,还是环游世界?这些是我们真心想要的,还是我们以为自己想要,或者觉得自己应该想要的?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是智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是能者。
而作为茫茫人海中的普罗大众,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也还是得继续,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