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行合一——《五百年来王阳明》摘抄

知行合一——《五百年来王阳明》摘抄

作者: 清晓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22:55 被阅读153次

这两天在看王阳明,看他的知行合一。

他说,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

他举了个例子,“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你看到美色心生欢喜,开眉舒颜。你是看到美色之后,才决定开眉舒颜的吗?不是,你一看到,心生欢喜,眉头立刻就展开了。那个恶臭你已经闻到了,一闻鼻子就皱起来。你是闻完了,判定他是臭的,才决定皱眉头的吗?不是,你那个眉头一时开一时皱,都是和你的那个审美行为,或那个审丑的行为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孝和悌,光说知道并不是知道;去做了,做到孝,做到悌,才能说明知孝悌。

因此,王阳明说,知、行其实是一个整体。古人为什么把知和行分开了呢?因为世间有两种人,一种人冥行妄作,一种人好说空言,不着实躬行。这是人的两大习性。王阳明的忠实信徒曾国藩说过一句名言,叫“败人二字,非傲即惰”。傲是什么?傲就是冥行妄作。惰是什么?惰就是不着实躬行。这是最败人的两个字。

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有一种结论,说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习惯造就的,都是你的习性造就的。

而“知行合一”最厉害的是解决人的习性问题。

从个人角度来说,“心即理”,最能帮你找到自己;“知行合一”,能够帮助你塑造自己、改变自己;“致良知”,最后帮你成就自己。

“知行合一”里有一个重要理论,就叫“事上练”,就是在事上磨炼。“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合一”,“一”是“致良知”,是“惟精惟一”最后的那个“一”,是最高的规律,可以统摄其他的所有,也可以引发其他的所有,甚至可以变成每个人的终极追求。王阳明认为,每个人一旦良知觉醒,人生就是一片光明。所有的困难挫折都挡不住他。当然,这种觉醒一定自困难、挫折中来。如果每个人内心良知觉醒了,人生的价值自然就会体现,人类社会就有希望了。

作者认为,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本质是,让人们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这种内心的光明指引是什么呢?应该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与灵性的自觉。它可以指引我们的一切,指引我们人生的成长,指引我们人生格局的建立。

相关文章

  • 知行合一——《五百年来王阳明》摘抄

    这两天在看王阳明,看他的知行合一。 他说,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 他举了个例子,“如好好色”,...

  • 摸鱼过程中的一些白日梦

    好久没有打字啦。 人心真是善变啊。 5月份看《五百年来王阳明》,信心大到爆棚,觉得知行合一也不难嘛,只要调整自己的...

  • 童谣丨阳明园

    王阳明,历浮沉。龙场悟道在修文。开教化,树新风。五百年来第一人。玩易窝,苦读易。知行合一乃本质。淡心性,守贫寂 。...

  • 王阳明简介

    到新华书店,偶然看到一本书——《五百年来王阳明》,随手翻看,不仅大吃一惊。王阳明,中国五百年来第一人,数千...

  • 事上炼一一樱桃事件

    最近听百家讲坛上郦波教授讲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口气听完,越来越迷上了阳明心学。致良知,事上炼,知行合一...

  • 五百年来王阳明

    五百年来王阳明 一圣人之学 中国文化传统中总有关于伟人出生的种种神奇传说,王阳明自然也不例外。怀胎14个月,出生前...

  • 五百年来王阳明

    金句: 我们说文学家、艺术家,可以先纯粹,后沧桑,甚至可以只纯粹,不沧桑。 但思想家一定要先沧桑,后纯粹,由博反约...

  • 五百年来王阳明

    王阳明 心理学大师 察言观色 把握心理的能力 知行合一 实践出真理, 致良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一封情书,...

  • 五百年来王阳明

    王阳明 心理学大师 察言观色 把握心理的能力 知行合一 实践出真理, 致良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一封情书,...

  • 《五百年来王阳明》

    01 郦波箸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我拿起来一口气看了好几章。这是我看过的关于王阳明的又一本书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行合一——《五百年来王阳明》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mh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