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在毕业第二年,也就是大一那年的高考的时候。过了几年了,好长时间没玩QQ了,看了以前的空间日志,就发出来在简书留个纪念吧。
那一刻 我点起蜡烛 不为祝福 只为追求分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教室满屋的书中 蓦然听见 高考快要来临的预言
那一日 垒起试卷堆 不为求知 只为找下考试的例题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听力 不为参悟 只为寻它的一丝熟悉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笔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分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桌面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床的眷恋
那一世 换位换班换教室 不为修来世 只为考时可以偷见
那一瞬 我泪湿眼睑,不为哀伤,只为庆我就此解放!
一晃一年又过去了,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这个名词永远没法从心里淡去,如今回想起来,嘴角也不经意的幸福上扬。高考的意义已经不再是拼搏,而是年轻与不羁的代言人。
那时的我认为自己真的好年轻,年轻的让人嫉妒;那时的我真的好不羁,或者说好傻,不羁(傻)的依旧没心没肺,似乎从未惧怕过,也许是知道大学那是个不知此为何物的东东。因为傻,所以我天真;因为天真,所以我认为自己不傻。一直傻傻的以为凭自己的天赋,用小宝(育才高中教导处主任兼高三年级主任兼阳光班、实验班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很装B的那么一个人)的话那叫“灵性”,再高考前稍微突击下就可以了。于是看着高考倒计时的牌子从挂上去的120天(记得不是很清楚),经朱伟或自己亲手的更换(那是我和朱伟做第一组第一排)变为100...70...50..30..20......一直还浑然未觉,知道那上面的数字变为了10的时候,才意识到突击都有点晚了。于是,和郭伟、大宝几个人狠狠了心花了29元买了一份《数学高考真题模拟卷》、《龙门专题》(物理),还有什么记得不清楚,买来也没有做什么,除了数学坚持每天一套做了6套,其他的基本就是装B用的。那时,觉得语文对于而言从来不是问题,事实确实如此(这话或许太自负了点);数学,傻傻的以为自己初中获得过竞赛奖,最后的几天也都是突击数学的,也没什么问题,可结果,这是最让我蛋疼的一门,答案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去上网信心满满的对答案,结果就像看到了一个满身脓疮的乞丐一样,都不敢去看那千疮百孔的错误了;英语、物理、生物都是情理之中的,不是没努力,就是没天赋、兴趣;化学是让我比较郁闷的一门,范长江(班主任)亲带的科目,想不努力也不行,说没天赋吧!我还获得过比较可以的二等奖的,说兴趣,也只是比文学(不是语文)低那么一丢丢,可成绩貌似是那么的不理想,坑爹啊!得意与失意间,总分虽说太他妈的不正常。但没有太多的懊恼,也没有太多的惊讶。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不中溜的分数。呵呵,现在回想起来只是笑一笑,但在那不羁的岁月里,却为了那几个数字倾尽所有。
素年锦时,虽说很多事的具体情节都忘了,可轮廓还是有的,就像有些伤总为留下去不掉的疤痕一样。记得高考填志愿的前几天,天天慵懒的躺在在床上伤感的打着电话,不知道是北上、南下,还是东奔、西走。结果目光围着中国地图转了一大圈,我们有的成了同行;再转了一大圈,我们越走越远。我想,那时最怕听到的词就是物是人非;大家,都心有灵犀的忍着没把这词说出口。
接下来,在漫长的暑期里,我奔走于武穴与梅川之间,浑浑噩噩的在游戏、在小说里混过了半个月。再接下来,开始了许多个我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认真喝酒(小时候为了好玩、或是好奇喝过吧!),几个玩的好的吃的大概是散伙饭的时候;第一次喝醉,张彧办酒的时候;第一次去余川,干子办酒的时候;第一次去花桥,郭伟办酒的时候......然后,还有b哥、耗子......我印象里8月份基本上都是奔波于同学的升学酒上,这直接导致了那月份的车费竟高于生活费,呵呵!最后,8月3日,在自己家里办酒,结束了这一个月,也可以说是高三,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的生活。
多少年过去了,曾经一考定终生的神话还在延续着!
愿B王、阿毛、太贵他们能够成为今年的神话——一飞冲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