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怎样才算生活的很美好?有标准吗?
“美好”可以被量化吗?
显然“美好”这个词没有任何标准,它仅对个人产生相对的意义。
比如我拥有一百万和马云只剩一百万,我会欣喜若狂,生活美好的起飞,而他大概率会直接自闭。
所以“美好”是宽泛的、概念性的词汇,仅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当中。
进一步说,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美好”这一状态,因为“美好”只能相对的出现在对未来的憧憬中。
那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岂不成了一句空口号?岂不是在为了一个不存在的目标而奋斗?
这也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既“活在当下”。
美好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存在方式。
它是一种取向,而不是目的。
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残酷又严肃的事实,因为美好,本就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一种超现实生活,即便是达到了,也会打破原有的幻想,产生新的幻想。人的欲望欲望永远没有上限。
所以,我们的生活建立在“对美好的追求上”,这是一种存在意义,能够把这一信念根植与群众的思想当中,就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力量,也就是整个民族的积极取向。
当然我一个屁民没资格谈民族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个体在这种取向中获得了什么。
再来感受这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不充分,指的是“司法权益、民生权益、工作权益”等能否为人民保障到位,是否能让人民满意。
这条政策的背后含义就是:建立民族积极取向,并且让人民感受到活在当下的幸福、快乐,政府尽全力保障好人民的当下生活。
至于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再阐述一些关于个人方面的:
理想固然重要,但如果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当下的快乐,在某种意义上,不太值得。
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就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这样算下来,人生能真正快乐几回?显然不太明智。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享受登山的过程,无论是山脚下、半山腰、山体,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都是整个“登山”的一部分。
所以说,努力归努力,向往美好归向往美好,最重要的,还是在当下,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许多人为了某一刻拼命的努力,着急的想要脱离当下的生活,最后换来的确是泡沫般的现实,和接撞而来的新欲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身就充斥着积极的,幸福的意义,我们只需秉持这种信念,然后付出努力,接近美好的理想,并享受这一过程。
这样才算的上是美好的“人生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