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阅读只停留在“阅读”上,不做任何的输出,少了把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加工的过程,可能看了很多的书,最终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并不多。
想要让阅读时有更多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收获,“读”的同时,再进行“写”的输出,“读写不分家”是最有效的吸收消化知识的方式。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写读后感。把在阅读中看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感悟到的东西,或是总结出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有帮助的内容。
写读后感,可以先尝试把“读”到的东西写出来,也就是将阅读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在这样的练习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复述能力,同时也能帮助自己了解和记忆阅读的内容。
“读”之后接下来是“感”,也就是阅读之后的感受,依托于书中的内容,但是又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写读后感也是有方法的,可以用三个词来表示:吃书、找口、复盘。
吃书的意思,就是要通读全书,把书中的内容吃透,至少看完之后,要能找出书中最核心的要点。
找口的意思是找到写读后感的“切入口”,明确自己写这篇读后感的动机是什么,以此为基点切入一个话题,再引入到对书中内容的感悟当中。
复盘的意思是在写读后感时,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书中提到的内容的一些思考和应用写下来,在写的同时,也等于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复盘。
当然,一篇好的读后感,不只是要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写出来,更要在写出来之后,让阅读的人也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除了写读后感,还可以写书评。写书评与写读后感的区别,在于读后感可以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而书评,更偏向于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写出一本好好与坏的评价。
还有就是将阅读的知识,学以致用。首先便是在阅读之后,要先将知识“消化”,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认知。
怎么样才能区分阅读的知识是否消化了呢?通过对阅读的知识,进行“写作”的输出,就能更好的了解知识消化的程度。因为在写作时,总会要不断地用到阅读的知识,反复使用新学到的知识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
在输入之后,通过实际的输出操作,在这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阅读中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大脑当中,消化新知识,更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
“写”是“读”的延伸,也是对读到的知识在记忆中进行加固的过程,不仅能提升阅读的效率,也能让阅读收获更好的成果。
毕竟,读得再多,不去思考、不能记住,也等于是白读了。而“写”出来,就是那个阅读后进行思考,加深记忆的渠道,也只有输入之后有输出,才能通过阅读,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