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作者: 陈厚蓉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20:57 被阅读53次

    花桥在县东十二里,是旧时新津东部的第一大场,原来是成都至嘉州(乐山)古驿道的一个驿站,明末初建场时名肇兴场。穿场而过的驿道要经过一座梯步红石拱桥,桥的两栏雕刻有精美的花草图纹,遂于清乾隆时更名为花桥。文献对花桥的记载几乎阙如,花桥建于何时已无法确知,终归是很有些年岁。桥为双孔,长2丈,宽1丈,红砂岩石砌成。桥之得名花桥,乃是桥栏上刻有精美的花草。不过,此桥早已消失,重修的花桥形制简单,花草全无。花桥掩映在竹林茅舍边,流水淙淙,清雅娴静,蕴含浓郁的川西乡村风味。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花桥的名气太大了,以致整个乡镇都以花桥来命名。值得一提的是,旧时花桥镇上共有6座石桥:花桥、乐善桥、双凤桥、新桥、人丁桥、土地桥。这些桥或为平桥,或为拱桥,间杂在街道、民房间,桥下清溪淙淙,宛如江南之水乡。旧时,花桥是新津东路上最重要的场镇,它的蚕桑业很繁华。据新津《文史资料》载:“新津旧县志云:县人喜桑,故三月蚕市以新津为甚。当时县令王梦庚咏花桥镇蚕市曰:‘雁齿排排曲曲梯,花团锦簇竟提携。千村日暖蚕工启,一径风和拓影低’”。当时花桥蚕市,桑叶、蚕卵、蚕蚁、幼蚕、蚕茧和银花闪闪的蚕丝交易,从春到秋,一直兴旺不已。当地及邻县所产蚕茧蚕丝,在此集散后,或北上或南下,供成都、乐山等地作坊织锦、织绸、织缎。为了避免蚕茧大战,一些作坊派员在花桥坐庄收购蚕丝,促使长途贩运之中间商人纷至沓来。每逢场期,万头攒动,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盛极一时。成为封建时代近千年间的新津十二景中的“花桥蚕市”景观。花桥在蜀国蚕丝商贸中,成为成都到乐山驿道上的重要商埠,也是官道上的重要驿站。驿站之‘高升官寓’位于花桥镇北和平街,是一处有门楼,楼上楼下共22间廊房,两过厅,两四合院,并各有马厩和骄栏的旧式栈房。在封建时代,新津南路各州府县至成都的必经场驿,是七品以上官员过境应酬起居的专用官房。由此可知花桥古镇在古代商贸中的地位了。岁月未老,奈何昔日官员驿站栈房却了无踪影,消失在无穷无尽的光阴里。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花桥位于金马河左岸,是县境河道上的重要口岸。县境各码头,皆以采自长秋山的红砂石砌成石阶,顶上石阶上有栓船缆的石柱,除平常船只泊岸外,居民亦天天在码头担水、淘米、洗菜、待渡。《新津乡土志》记载:船只栉比,帆樯如林,舟楫往来,欸乃之声不绝。其时,码头颇为兴旺,常年有几百成千的码头工人依托货物装卸谋生。那时,河岸还常见成片的麻柳、桤木、慈竹。这些都是从前新津遍地栽种的乡土竹树,春来泛青,秋至叶落枝枯。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默默迎送着行人。渡口边也常常生长着一大堆青草,河坝头水土肥沃,青草地乃是农家饲养水牛的绝美场地。河边水浅处,生长着蒲草,根脚常常栖了鱼儿。这景致安宁悠闲,好一派水美草丰的渡口风光。公元1772年,御史吴省钦视学来川,路过新津,在乡下渡口目睹了渡口青草地和水中蒲草,大发诗兴,吟出四句诗:一江三四渡,一渡两三人。浅草饭黄犊,乱蒲行白鳞。一幅安宁祥和、从容悠闲的水乡画面跃然眼前,令人神往。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新津为成都南路交通要口,水陆皆通。陆路往西可入康藏,朝南可达眉嘉平原。水路,岷江与发源于邛崃山地的南河在新津交汇,然后南流嘉州、宜宾,再入长江。新津各场镇俱有水路与县城想通。花桥有金马河,张场、兴义有西河,普兴有杨柳河,新平有石头河,永兴有南河。县城在各乡的下游,以县城为中心,水路呈放射状,交通十分便利。使得来新津插业的移民日渐增多,而对外交往事务也日盛。为接待同乡,办理商务等事宜,会馆应运而生。花桥作为旧时新津东部第一大场,商贾云集,生意类别涉及各个方面,吸引了来自湖广、江西的移民和商人前来开商铺、当铺。花桥建有湖广馆、江西馆。彼时,会馆几乎家家都设有万年台。万年台专为唱戏,台在中央,两侧是看戏的厢楼。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时光如流水,五河汇聚滋养着这座千年山水小城,但昔日渡口却早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销声匿迹。旧时蚕市的盛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由繁华走向衰败,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蚕丝外销困难,花桥蚕市遂逐渐衰落,至今只见“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当年的湖广馆、江西馆也被损毁。新津十二胜景之一的花桥蚕市,如今除了一个宽敞的大坝子外,就剩下周围一栋栋破旧的小青瓦房。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坐在门口,她说她是解放后才从浙江搬到这里的,没看到过当年蚕市的盛景,但也听说过当年这里聚集着来自各方的蚕商,把蚕茧或者蚕丝运往成都锦江、嘉州等地。在老奶奶的回忆里,她说50年代还曾看见会馆的万年台矗立在那里。当我沿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哪有什么万年台的影子,我似乎听到锣鼓敲打、青衣吟唱,台下连呼“唱得好”的叫好声。但这一切似乎又在另一个时空之外。在那个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封闭时代,看戏也许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但这属于国粹的文化却在岁月里逐渐衰退,只留下老一辈人模糊的回忆。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站在这条当年繁华异常的老街,想象着当年卖货的、买货的卖家与买家,那讨价还价的声音,那茶馆说书人惊堂木“啪”拍在桌上的脆响,还有茶客边品茶边家长里短的唠嗑声,以及“小二,来碗肥肠血旺外加二两烧酒”的叫喊声似乎还响在耳边……百年前市井俗世的繁华还在耄耋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里,伴着时光倏忽一下子将他们带回到儿时。他们的回忆既模糊又清晰,这条熟悉的老街上似乎还有儿时的影子,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里,但浑浊的眼睛和布满老树皮般皱纹的脸庞,又无情的把他们带回到现实。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花桥还是和过去一样有逢场天,沿着川藏路两旁的高楼与商铺把这条昔日繁华的老街搁置在另外一个世界:安静而从容。亦如老街上遍布的老茶馆和老茶馆里喝茶的老人们。老街上的商铺基本没做生意了,只有一家手工制作棉絮的师傅在秋日暖阳下一遍又一遍缠绕棉线。经纬交错,一切都很安静,就像过去的时光,随着老街的繁华静悄悄地流逝了,再也找不回来!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我们奔波在时光里,可谁也搞不清是时光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生活在这方土地的人们犹如夜空划过的流星,虽只是刹那的璀璨夺目,但依然是岁月恒远时空里的渺小尘埃。但正因为他们曾经扎根在这里,在这里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逐渐走向更好的未来,形成了宝墩文化、古蜀文化、天府文化。这,也许就是红尘俗世不断轮回的光阴故事吧!

    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没在花桥岁月里的光阴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qh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