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也是在还债的路上。今天看了一下去年订阅的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专栏里的一篇文章,叫做《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以前只听过几遍音频,没有只字不差的阅读,所以印象并不是特别的深),今天看了一下还是觉得有所收获,这是一篇关于决策的文章,看完这篇文章,结合之前在日课以及其他文章里看到的内容,我对决策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决策为什么困难
我们都知道不管什么事物或是事情都有多个维度,这些维度也是有着不同的重要程度的,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时候,这些维度的重要程度还会发生变化,所以决策就会显得比较复杂,比较难以决定。就拿以前看农业节目时候,看的一个关于香蕉的片段来说,香蕉至少有成熟度,品种,甜度,形状,大小,重量,产地,价格等多个维度,水果供应商在采购香蕉的时候所关注的维度排序是产地,品种,价格,成熟度,形状等;消费者在买香蕉的时候所关注的维度排序是价格,甜度,形状,重量,成熟度等;食品加工厂采购香蕉的时候所关注的维度排序是价格,成熟度,品种,重量等。这三种不同的维度排序对应到香蕉上,其实就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品种,假设你是负责香蕉种植的农民,你该怎么选择种什么品种的香蕉,更何况农民本身还要考虑回报,产量,病虫害,管理,市场需求等维度,你的选项有可能就不止是三个了,因为你还可以选择放弃种植香蕉,改为种植其他作物这个开放式的选项。现在再问你一遍,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办?我估计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就卡壳了,即使是那些真的管着香蕉种植园的人也需要费一番心思才能想的清楚。想一下吧种个地做决策都这么复杂,考虑的因素就有如此多,而且重点的序列还有这么多的排序方式,看来决策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考虑资产配置问题,考虑企业股份问题,考虑孩子教育问题,考虑中午吃什么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包含了多种因素的复杂决策。
化繁为简法一(多选一)
很多人在生活中面对那种选项很多,但选择的机会却有限的问题时,总会很难下决心去选择,因为总是担心在浪费了一次机会之后选到的东西并不能让自己满意,比如看楼盘选择买房的时候,相亲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刚毕业选择职业的时候,这种事情都是选项很多,一旦选择之后,想要更换选项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沉没成本),而很多人也不喜欢经常推倒自己之前的决定,总想一步到位,这就让很多人犹豫总担心现在选了,如果发现自己这个选项,没有其他选项好的话自己会很后悔,所以不敢做出决策,而这种不敢做出选择的人还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自洽的解释,我现在不选择或是被动接受,为的是之后遇到更好的选项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主动出击。我衷心的祝愿这些人之后,可以遇到让他们热爱的,更好的选项,但是前提是他们真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韩信)。
当面对这种众多选项,但机会有限的问题时,数学家给你指了一条明路,这个方法来自于精英日课《数学家告诉你何时结束单身》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买房子的真实案例,有一对夫妇想买房子,他们两年之间一共看了一百多套房子,结果是房价在两年间不断升高,他们最终没能买到满意的房子。产生这个情况的原因个人认为是,在无边无际的选项中,挑花眼了,根本找不到所谓的最好的选项了。数学家把这种情况抽象为:
你随机地遇到各种房子,但是只打算买一个。
遇到一个房子,如果你选择买下,这个房子就是你的。
如果你选择不买,很快别人就会把它买走 —— 你没有第二次机会。
数学家给出的建议是:
你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看房总数的期限,或者一个时间期限 —— 比如说一个月之内一定要买到房子。
将你挑选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一定比例的选项只看不买,找出在本阶段里你觉得最好的选项,并记下来。
第二阶段在剩下的那部分选项中确定最终结果,在剩下的那部分选项中一旦找到比第一阶段更好,或是基本一致的选项你就可以出手决定了。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这个分割点,也就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占多少比例最合适。数学家经过计算给出的结果是第一阶段占比为37%,也就是说比如你计划一个月之内买房子,那你就可以拿出大概11天的时间只看不买(30*37%=11.1),记下来你看到的最好的,当然这些房子必须是在你购买力之内的,从第12天开始,只要看到比这个更合适的,剩余的就不需要再去看了,直接出手购买就可以了。这个可不是拍脑袋的结果,因为按照概率,在第一阶段,你基本上就已经见过绝大部分类型的选项了,其实在这个阶段你所倾向的类型基本已经有了,所以之后只要找到与你的倾向差不多或是更好的选项,你完全可以出手了,利用这个方法不保证你能找到所有选项里最好的那个选项,至少能让你找到一个能够让你比较满意的那个,并且能够把你从纠结中解放出来,避免了像上面的那个例子里提到的挑花眼,最终没能找到满意的结果,更主要的一点是,这种方法能够帮你省下很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之后遇到这类选项多,机会有限,难以决定的事情时,不妨考虑一下用这种方法试试。
化繁为简法二(多选多)
刚才提到了数学家给出的方法,可以帮我们快速的找到比较不错的选项,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锚定效应",下面我们再说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筛选机制快速的找到较好的选项,有利于进行快速的决断,提到筛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要尽可能的把筛选条件设置的比较全面,比较细致,这样才有可能把好的那一部分留下。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非常的合理,筛选或是选拔本身就是相当于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既然是去粗取精那自然是越严格,筛选的条件越多越好。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曾经有人在军队里做实验想要挑选最强的战士,他就找军队里的指挥官,要了军队里能够评价一个战士素质的所有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做了一张非常详细的评价表据说有将近50项,既然要找出最强的战士,那就把每一项的标准都定在前10%,然后就在这些战士的大数据信息中筛选(我们可以想像符合这个标准的绝对是最强的战士),但是可惜的是在在这个军队里没有能够符合这个条件的战士,于是实验者把筛选标准降低到每项的前20%,但结果是依然没有符合条件的,直到将标准降低到50%,结果出现了一些符合条件的战士,但在这些符合条件的战士中,只有极少数人是原本就被公认的最强战士,剩下的都是一些非常一般的战士,实验到这个阶段其实是已经失败了的。为什么会失败?聪明如你肯定已经洞察到这个问题了,利用最简单的数学算数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一项指标中符合前10%(0.1)的人,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十里挑一,在两项指标中同时符合前10%的人,可不是20%,而是10%的平方,也就是0.01就变成了百里挑一,而这个筛选项高达50个之多,那也就是10%的50比方,这个数字太大我不敢算,但是我知道可能把古往今来所有的人全都加上,也达不到这个基数的亿分之一。上面说的那个故事应该也就只是个故事,因为我不相信有科学家会做这种不切实际的实验。
看完上面的那个故事,我相信很多人应该明白,设置过多并且过于细致的筛选项其实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在精英日课里有一篇文章,提到在美国犯法的人在正式庭审之前,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被拘留的,因为美国拘留所有限,在这些有限的拘留所里是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嫌疑人的,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嫌疑人是可以不被拘留,回家等候庭审通知,只要按时参加庭审就可以了,而哪些人必须被拘留,哪些人可以回家等候则完全由法官决定,那么问题来了法官通过什么判断哪些人必须拘留,哪些人可以回家等待呢,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有可能回家等候的人会逃跑,不来参加庭审了。美国的法官曾经采用过两种方法作为判断依据,一种是利用法官的个人经验,也就是完全由法官拍脑袋决定,当然法官所谓的拍脑袋也比我们普通人的准确率要高,但平均准确率也只有70%左右;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大量的筛选项,通过大数据及复杂算法筛选,判断哪些嫌疑人可以回家等候,这个方法的准确率高达95%以上,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成本太高,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刚才提到的精英日课的那篇文章《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里,提到几个斯坦福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打分制代替法官做决策,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最重要的依据,研究人员选择了两个打分项作为参考,第一项是嫌疑人的年龄,第二项是嫌疑人曾经逃跑的次数。
2、制定分数标准,年龄方面越年轻的嫌疑人越不可靠,18-20岁的算8分,21-25岁6分,以此类推51岁以上0分;曾经逃跑次数方面,没跑过的0分,跑过1次的6分,2次8分,3次9分,4次及以上的10分;
3、将嫌疑人的得分相加,总分低于基准的可以放回家,高于基准的必须关着,在这个实验里制定的基准是10分。
假设一个嫌疑人24岁(6分),曾经逃跑过1次(6分),他的总分12分超过预设的基准,那他就必须关起来,这个判断方法简单明了,而且更厉害的是他的准确率,不亚于使用复杂算法分析大数据所得到的结果。
研究人员不止是在这一个方面使用了这种方法,他们在22个领域都使用特这种方法,综合评价良好。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其背后的原理没有这么简单,首先,你需要从繁杂的条件中找出哪些与结果的相关性最高,这个选择也是有限制的不要超过六个,然后,使用统计回归算法,给每个条件中的标准制定分数,就像上面说的18-20岁算8分,可不是拍脑袋的结果,最后一步,制定基准进行比较。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我们能够找到绝大部分符合标准的备选项,同时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你的选择是理性的,不会受到情绪的左右。
实战应用(剩女问题)
关于剩女问题剩女问题有很多种解释,我不想去说剩女问题,我只聊我对剩女问题的一种解释的看法,这个解释就是在这个男女严重失衡的时代,剩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女孩要求太高造成的。这个说法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女孩们并没有要求和他们接触的对象必须要像马云一样有钱,或是像目前当红的小鲜肉一样养眼,或是像普京一样有男友力,只不过是要求,长相能有前30%的水平,个人经济状况占前30%的水平,幽默感占前30%的水平,未来潜力占前30%的水平,身体状况占前30%的水平,家庭经济及修养状况各占前30%的水平,脾气性格占前30%的水平,风度,涵养,学历,个人能力等等都只要占前30%的水平就好,按照这个逻辑他们只不过是想要:一个各方面都只不过是一般靠上水平的对象,这个要求还高吗?看起来的确不高,只不过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要求,老天为什么就不能满足这些姑娘呢?
这个要求真的像表面上的看过的那样,只不过是要求中等偏上的要求吗?看过那个挑选最强战士的实验之后,我们会明白按照这个标准,这些姑娘成为剩女是必然的,其实他们不妨换一种思维,就是利用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里的那个判断方法,只选择三到四个条件,然后针对这些条件制定出相应的分数段,最后制定出一个淘汰线,淘汰线以下的这些就直接pass,这样这些姑娘就有更多的精力在这些符合条件的备选项中选择了,采用这种方法至少保证了有原则可以参考,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拥有了选择的主动权。
到这里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剩下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学家提供的多选一的方法,找出最终的人生伴侣就可以了。
在其它领域里,用这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变化呢,让我们试一下吧,至少我觉得在目前传销币满天飞的数字货币领域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