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广州
很难参考的,过好大学生活本应是个私人且独特的事情

很难参考的,过好大学生活本应是个私人且独特的事情

作者: 小粽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15:12 被阅读0次

01

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让·罗斯唐

选择在佛山自主创业后,由于曾经受到大学的支持,每年10月份左右,新的大学生到校报到,校内的创业实践课,就会安排过来进行采访,作为他们一门课或者一个活动。

每年是不同的面孔,同样的学生特有的朝气和认真,一双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这一切,往往和习惯性加班,有着国宝一样黑眼圈的我,形成很大的对比。

虽然来得学生不同,可是,他们总会问到,对在校大学生4年的建议,是什么?

我每次都是习惯性的回答些我在大学觉得遗憾的事。比如要走出宿舍,锻炼身体;早立目标;不要挂科......这些基本所有的师弟师妹,在遇到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兄,都会得到的答案。

在没有走出社会的他们眼里,这好像就是能过好4年,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的必要条件。

可事实上,这往往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在大学没有做好的事情,是个遗憾,希望后来的人警示一下,有着一定的片面和偏颇。

毕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中,也会有我这样,并不厉害的人。说服力不是很强。

也就是说,如果退回大学,我把我说过的大学4年应该要做的都做好了,我也不敢确定你一定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我只是希望做到这些的师弟师妹能比大学的我厉害点。

矛盾就在这里,他们需要的是个人生的导师,能给他们指引大学的方向,而回答的人,只是说了一个如何比自己更优秀的建议。

这个心态,就像为人父母,自己年轻时没做好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好。就是引用让·罗斯唐说的,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

很多时候,身为前辈,对于未来的建议,仅仅是希望你能超越当时的我们,弥补我们当初没做好的选择。

身为学生,看毕业已经出社会的人,是未来的可能;毕业出来社会的人,看学生,是那还有着无限改变的未来。

抛开那些把遗憾作为答案,倒是有以下几点亲身体会,可以给大家t听一听,然后去思考自己的大学。

02

对于未来,任何人都处在焦虑中,想在大学成为厉害的人,专注是必须的。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书读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

现代我们大都自顾胡思乱想,每日心烦气躁,却不勤于阅读,总会有云深不知何处之感。

浮躁是这个快餐时代,带给我们的很大的影响。我们宁愿去抖音上看个3分钟的电影解说和书评,也不想去自己从头到尾看一遍。

浏览内容,也因为算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推荐,而变得开始狭隘而片面。对于一个建筑美丽的形容词,从金碧辉煌,变成了那里几万一平方。

我们被这个金钱时代扇动着,开始迷失自己。

各种流行的信息,努力占据着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或者说,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着。

可是成功最重要的是专注力。

这是个需要的一个长期的,固定的咀嚼孤独的过程。

强调破碎化前提,应该是有一个完整的专注时间才对,不应该本末倒置。

4年后,一个算是厉害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是对某一领域一定的专注力。

控制自己的想法,用行动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面学习实践。与其纠结于怎么毕业就变成厉害的人,不如变成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先。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间获取这些流行信息。

在过多的流行前卫面前,保留住行为的部分“老土”,脚踏实地。

从玩游戏,到研究游戏;从看抖音到研究抖音......

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流行前卫,给与足够的专注,就不会被过多的信息变得迷茫。

03

大学是个资源,要善于利用这个资源,成为优秀的人,进入优秀的圈子

在大学,感到舒适,一方面是自己的角色是“学习者”,一方面是学校的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定在所有同学的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要求下,只要稍微努力下,高于平均水平一点点,就能好了。

也就是大学里的,及格多一分就好,61分和100分没差别论。然后心安理得去浪费时间在睡觉、打游戏等,以后对自己后悔的事情上。

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特别是所处的学校不是特别好的,我们就更应该为自己准备。学校的差距,很多时候。在这个社会,就是圈子的差异,就是机会的差异。

我们要改变想法,不能是学校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是什么的被动接受状态。而是想,我在这个学校,我能得到什么,学校能为我创造什么的主动索取意识。

学校是个资源,要善于利用这个资源,成为优秀的人,进入优秀的圈子。

04

在大学中,对赞美保持警惕,不要成为迎合赞美的普通人。

有没有人想过,让人停滞不前的,有可能是来自于别人的赞美。

大学中不乏小有天赋或者崭露头角的人,他们一定会获得不少的赞美,可是能一直在头角的人,却不多。

我们习惯于对于负面的评价保持戒心,可这糖衣炮弹一样的赞美,却缺乏抵抗。它会带来虚荣、骄傲还有沾沾自喜。

在大学,我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往往看的很重。然后盲目的追求所谓的社会认同感,一旦有了正面的反馈,就会继续下去。

大学是个塑造自我的过程。他人视角中的自己,不一定是真的自己。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正面的看法,就会变成一个迎合大众的讨好型人格。

而这种人,最后只会变得没有特点,什么也不突出的人。

我们要知道,所谓的赞美,有时候是我们做了大家喜欢的事,说了大家喜欢的话,一种过度迎合的结果。

顺着这种赞美,最终的结果不是被认同,而是被忽视。

05

要做好准备,大学4年可能成为不了一个厉害的人。

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就要接受有可能做不到这件事,并享受这个过程。

4年能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有点功利。因为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尽人事,听天命的。何况对于厉害的定义各不相同。

有的人准备在大学考研,成了他就是厉害的人。有的准备当个自媒体人,毕业做到了就是厉害了......

所谓的厉害,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清晰的情况下,才有的一个标准。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和相对应的提问的人,他对自己的定位的是否清晰成正比的。

接受自己会失败,成为不了自己认为的厉害的样子,这个态度是要有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04

最后,如果可以,忘记其他人的话,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体验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人类世界才多姿多彩。

我的体会,是在我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个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顺应本心就是对的。

大学怎么变成厉害的人,这个问题,只能自己给自己回答。

很难参考其他人的,过好大学生活本该是个私人且独特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很难参考的,过好大学生活本应是个私人且独特的事情

    01 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让·罗斯唐 选择在佛山自主创业后,由于曾经受...

  • 2019年11月10日吴冰华挑战1000天第75天(我命由我不由

    生命来到人间的历练宇宙是早有设计的,且每一个生命都是私人订制款的独特人生。 我的父母都是经历过苦难的本...

  • 抄作业

    人一长大,个体的独特性就日趋突出,很多事情别说“抄作业”连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本都很难找到。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本身对...

  • 看人的艺术

    《看人的艺术》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空间、物品与个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一本视角独特的以物识人指南。通过对私人空间和物品的...

  • 私人生活 :幽闭自省的女性小说

    陈染的《私人生活》是女作家中很独特的一本小说。独特之处在于,这不是主要讲爱情的,没有完整的事件结构,也不是...

  • 2022-06-14楼市很可能会价值重构

    以朴素的常识做一个私人判断——楼市价值的重构,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很难想象:一个和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行业,同时社...

  • 独特的私人珍藏——你的过去

    在当下,你可以通过重构回忆,选择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磨难。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人生...

  • 《健康》@杂谈《三言两语》

    祖传几代,中医世家。 内部课件,从不外扬。 医理独特,很难学到。 撰写帖子,提供参考。 用于生活,身体健康。 确实...

  • 关于“图荒”问题

    做自媒体的大多数都会遇到“图荒”的问题,你很难找到一个合适且无版权争议的图片来搭配你的文章。 私人账号随便搭配图都...

  • 独特的私人酒窖定制有哪些

    最初,酒窖只是一个天然的岩洞或地窖,不带有丝毫奢侈品的意味,它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并且阴凉通风及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很难参考的,过好大学生活本应是个私人且独特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tk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