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一种藏不住自己的写作

作者: 后窗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9:43 被阅读586次

散文是一种藏不住自己的写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散文要求真实,而真实从某程度上而言也就是袒露自己。一个人是否勇于袒露自己,或者说有无袒露自己的能力,在散文写作中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勇于袒露自己者,会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即使微弱细小,也一定是亲声耳语。而不敢袒露自己者,纵然剖心解肺,满纸皆为掏心剖肺之语,也只能让文字变成虚弱的舞蹈。散文的藏不住人不仅仅在于此,还在于写作者是否具备把握袒露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袒露自己犹如高难度的走钢丝,老老实实袒露自己,会让文字显得木讷,因害怕越雷池半步,在原地诚惶诚恐;过分袒露自己又会让文字显得轻浮,虽然从表面上看激情万丈,抒情无比,实际上却是言之无物,是空穴来风。

因为散文藏不住自己,所以散文写作者每写一言都犹如在流血。相比较而言,散文更喜欢让写作者多一些不伤体的流血,少一些激情殉道或生死摊牌。散文更适合在有温度的土地上生长,因为温度能够让散文秉持本性,以散步的形式走远。而激情却会让散文飞翔和异变,更容易迷失。当然,散文是少不了激情的,否则,散文就会显得老态龙钟。好散文家总是犹如猛虎嗅蔷薇,让一切都不动声色地完成。当阅读者碰到有真性情的散文家,或有温度的散文,常常会觉得他并非在阅读,而是在审视散文写作者本人。此亦为散文注重真性情的例证。

散文是一种酷似自我实施手术的文体,它不容许写作者自身的光芒被遮蔽,更不容许写作者剖析自己的精神时忽略杂质。它要求写作者将心灵彻底袒露出来,自己做自己的心灵判官。散文的自我手术甚至还处于一种动态之中,它像幽灵一样围着写作者转来转去,让写作者紧张和恐惧,但就在这种紧张和恐惧的磨炼中,写作者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精神的向度和心灵的宽度。散文写作者将自己全盘托出后,读者看到的并非写作者的心灵,亦可从中看到读者自己的心灵。散文的自我手术最终会给人平衡,让人的心灵在上升与下降中各自得到救赎,体现出生命和世界何以永生的伟大例证。

如果说,诗歌是写我的宇宙,小说是写我的世界,那么散文就是写世界中的我。与诗人和小说家相比,散文家是最无奈,最焦灼和最紧张的。散文家的无奈在于生活不容许篡改,所以散文家的写作很容易被生活掠夺,变成忠实的生活记录者;散文家的焦灼在于散文家既无法完全遵从于个人经验,也无法超越个人经验进行合乎情感的虚构和想象;散文家的紧张是因为散文涉及具体的东西太多,所以散文家在叙述或表达时,经常有受人暗中监视的感觉,唯恐自己一不小心走样,或被别人看穿。如此这般,散文家即使走再远的路,看见再多的人和事,最终都在回归。散文家的心灵世界,往往在最后变得比最初还小。比如操持散文写作变得老道深厚者,并不因自己已经看清世界而心动,反之却宁愿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找确切的存在。他们在老年写下的那些老道辛辣,干净利落的文字雷打不动,历经时间也不失生机。所以,与诗人和小说家相比,散文家的心灵装下的并不是我的宇宙和我的世界,而是世界中的我。

散文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没有章法。散文几乎摒除了所有的规律和模式,是零公里长跑,是一个写作者的家底。不论是小说家还是诗人,都应该写一写散文,借此可验证自己在虚构和抒情之外的功夫。散文没有明显的体裁,从容的散文写作者一定是涉猎广泛,心纳百科的学识之人。因散文所属范围很广,涉及面很大,所以,便注定散文家和散文作品都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每一个散文家都不可能终其一生只写一个地方,或一种事物,散文的偶然性注定他们必须不停地去寻找。因此,散文家大多都不具备小说家那样的大战状态,他们常常在安静地等待一篇散文的降临。因为少了人为的设置,散文在这种情况下的降临,往往给散文家带来意料之外的欣喜。

因为散文容量很有限,篇幅较短,所以散文给写作者提供的施展拳脚的舞台很有限,不可能让他们将一件事拉长放大,无限度地延伸下去。因为散文的篇幅较短,写作者往往在短时间内便可将其完成。因此,散文写作者便一直忍受频繁的“开始”和频繁的“结束”的折磨。很多散文写作者习惯性经营规模相似的散文,在体裁上本能地重复自己,在内容上依赖生活,以美其名曰的“真情实感”遮掩自己精神上的苍白。这样的写作者写得时间长了,会渐渐失去自我扩伸和宏观调控能力,且因为一直停留于生活,在身后留下一大堆自我克隆,让作品无可避免地陷于“散”的状态,最终宿命般地成为一盘散沙。

“身穿长工衣,怀揣地主心。”好散文家从一开始便对散文抱有野心,会将诗歌和小说等诸多因素揉入散文的创作之中,通过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让散文呈现出诗性表达。这里所说的诗性表达,并非通常所见的对抒情和审美形式的追求,而是散文写作者近乎于凤凰涅槃的自我提升,因为相对于散文写作者而言,诗性表达是使现实生活上升为艺术的最有力的方式。于是,从更宽泛的层面上说,任何艺术的最高表达都是诗性的,它可以让创作者在诗性表达中得以解脱和超越。好散文往往都是极其成功地跨越了行式,在拓宽散文边界的同时,汲取了其他艺术营养,让自身呈现出了异质光彩。这种现象虽然看似随意,而且还有意识在打破,但从更高意义上来说,则在更虔诚地捍卫着散文随意而独特的品质。

生活相对于散文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都笃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说法,所以便注重生活表达,时间长了,散文便被现实言说和真实叙述所占有,其结构深陷于事物原生态,其本质越来越缺少诗性。但散文天生有宽容和随和的好脾气,对所有人都愿意接纳,都愿意任其操持,甚至被蹂躏。中国是真正的散文大国,无论怎样的报刊书籍,里面的散文随处可见,乃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文字方式,皆为散文。在运用文字方面,由于散文具有古老表达作用和无可替代的实用性,所以人们都会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散文形式,把想说的话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散文方式说出来。中国人但凡会写汉字者,都会写不同程度的散文。从小学生写作文,实际上就已经在写散文。按中国古代散文的标准衡量,现实生活中的散文随处可见。时至今日,散文的现实作用仍不容忽视。

不仅如此,在中国作家群中,散文写作者的数量也是一个庞大的集群,随处可见散文大军——边走边写,无病呻吟,贩卖地域文化,书斋资料搬家,文化历史翻版,学术快餐享用,旅游记录、古诗词解读、翻译体学舌、乡村症患者、回忆录、家族和个人记忆、大男人、小女人,等等,都是散文。散文的日常性越来越明显,生活色彩越来越浓。反之,散文的艺术性却越来越弱,被所谓的生活气息彻底淹没。其实,生活只能帮助写作者到达和进入,而真正的写作,却仍然需要离开,也许离开是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唯一方法。

散文家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中,不断地遭受嘲讽,被其他体裁的写作者瞧不起。散文不具备小说那样的叙述规模和框架结构,也不具备诗歌语言的缜密力度和抒情意味。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散文很容易操作,而且不需要什么技术,一天二十四小时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或偶尔在脑子里产生出的想法,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都可以写成散文。于是,散文变成了一种大众化文体,处处可见大批量的散文。由于这样的散文太多,好散文和好散文家便无可避免地被淹没和误解。同时,散文是很多操持其他体裁写作者在年迈之际,尤其是丧失了写作能力后,本能回归的一种养生术。很多诗人和小说家在最后会主动向散文靠拢,以期获得文字对自身的补益。由于散文本身的文本意识模糊,所以散文很容易变成一种易于操作的老人体。

在中国古代,散文是最古老,最丰富的文体。发展到后来,其中的抒情变成了诗歌,故事变成了神话,神话又在后来变成了小说。从此,因散文内部体系支撑严重丧失,散文变成了一种谁也说不清的文学形式,并进而影响中国文学丧失了神话特征。时至今日,散文家已经很难在文本上实现探索和突破的野心。比如写一两千字左右的单篇小散文,已成为多数人熟练的操作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已成为普遍认可的散文标准。这样的散文到最后很难成规模,必同样是一盘散沙。

通常情况下,被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那些散文经典作品,因为温暖了时代心灵,直接呈现了普遍人群的生活趣味,与大多数人的心灵合拍,至今仍然在散文阵营中大放光彩,其显眼的位置不可撼动。这也正是长期以来一般散文大行其道,通俗写作与阅读主动迎合的普遍原因。

散文能否虚构,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的文字因写实而生,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字在最早是不虚构的。发展到今天,小说的虚构堂而皇之,大行其道,而散文却仍然面临着能否虚构的严峻问题。由此可见,散文时至今日仍然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关于散文能否虚构,持不能虚构意见者,往往高举道德大旗,声称如若虚构,便是人品和道德问题,如果一字不实,便大逆不道,他们会用“虚假、篡改、编造和不诚实”的棍子把虚构者打死。在他们看来,散文无外乎就是写人写事,所以必须真实,切不可无中生有,甚至要经得起对号入座,做好挖地三尺也有来龙去脉的准备。如此这般,关于散文能否虚构的讨论,便偏移向人品和道德的审判,散文到底能否虚构,到底是否属于艺术探索,便在“做文先做人”的大旗面前被忽略。而持散文能虚构意见者,却因为对方高举关乎道德和品质大旗,恐惧自己被划入另类,以至于连最起码的写作底线也被怀疑,并进而被全部否定,所以便三缄其口,将自己关于散文可以虚构的那一套理论咽下肚去。也许回到写作,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散文可否虚构,如果是在艺术需要的前提下,就不是简单的可否虚构的问题了。持散文能虚构意见者,反对通过简单的虚构哗众取宠,通过精神冒险满足心灵缺失的虚构。在他们看来,散文虚构与否,是一个写作者艺术高蹈的秘密和快乐,在很多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必要去争论。

当前的散文家,大致可为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回忆型。文字内容多见于往事、记忆、童年、家族和个人成长历程等,因太依赖于题材,属下品。第二类是摹写型。文字内容多见于对个人经历、目睹和感悟等方面的思考,以及认知世界的方式,从中可见个人思想、趣味和精神品味,属中品。第三类是先知型。文字内容多见于纯粹的心灵反应,精神波动,以及对生命的神性延伸,对世界的反观等,文本个性化叙述,且风格自成,属上品。

(注:本文已经取得作者授权)

相关文章

  • 王族|一种藏不住自己的写作

    散文是一种藏不住自己的写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散文要求真实,而真实从某程度上而言也就是袒露自己。一个人是否勇于...

  • 王族

    三千风雪无期 九万冰崖冷夜悬 孤影遥望 雪色鹰飞高野 王族傲世九重天 作天空的征服者 在世界与宇宙浩渺

  • 最后的王族

    上一刻,还有你陪我,而此时,只剩下清时明月,还有风 最后的王族 “祭...

  • 王族遗孀

    曾几何时 你枝柔腰细 缘分注定在此开放 仿佛一切准备就绪 微风细雨那日 你入地三尺 牢牢与娘亲拥定 这一拥 便是 ...

  • 末代王族

    她缓缓走出那个狭小房间,把一件外套披在肩上,遮住有几个破洞的上衣。脏色的外套显得又土又旧,上面密布的褶皱更让整个衣...

  • 扑克牌12 人物|♣ Q-阿金尼

    梅花Q寓意着这样一个故事: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以红色蔷薇为象征,约克王族以白色蔷薇为象征。两个王族经过蔷薇花战争后,...

  • 答问在商朝活人祭祀甚至王族食人真的是一种常态吗

    在商朝活人祭祀甚至王族食人真的是一种常态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58...

  •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作者:余秋雨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

  • 等你,从花开等到叶落

    原标题:《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作者:余秋雨 我藏不住秘密 也藏不住忧伤 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 藏不住分...

  • 我藏不住秘密,也掩不住忧伤——余秋雨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文 / 余秋雨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

网友评论

  • 王族_7cf3:谢谢。关于散文,已有很多人做了很多论述,此仅为个人观点。
    后窗:@王族_7cf3 王老师,我非常赞同您的这个观点和阐述,阅读散文,往往能最真切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人,感谢您的授权。☕️

本文标题:王族|一种藏不住自己的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tz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