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到合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一天都需要和不同的人合作,即便足不出户,也要和自己合作。争吵后不仅要与对手和解,心情不爽还要和自己和解。合作太重要了,然而通常大量的书籍都是谈论合作技巧的,那些方法有用,也没用。繁琐的技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法支持,将会很难实现。
在我心目中圣雄甘地、证严上人、曼德拉等人都是很有合作能力的人,与其说是他们领导别人前进,还不如说是他们和大家一同前行。
在《如何与利益不同的人合作》中作者就谈到了这两者的区别。领导者如果只是站在事外,那么将会难以感同身受,而且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所以,优秀的合作者,不是仅仅强迫别人听从自己,而是身先士卒,感染人心,从而大家自愿自发的踏上新征程。
这很不容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喜欢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朋友圈转发和记录,结果大量的低质量信息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不适。我很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样反而让我越来越迷失自己。还好,我常常也明白过犹不及,然后转向内在探索。
这样不断地轮回看似单调,却是升华的良药。我们很难从错误中走出来,唯有多试几次,才能打破先前的惯性。到那时,错误反而是推动我们成长的基石。
二
合作时,我们通常是要交流的。我们是否真的察觉了自己的交流方式是否合适?有些人喜欢听,有些人喜欢看,有些人喜欢沉默,有些人喜欢争辩。无论是哪种,在亚当·卡亨看来,都是可取的。
在我看来,我们最常忽视的是自然呈现,也就是从本心出发,感知世界,依照时空点,顺势而为。受过教育的人喜欢采取下载和辩论方式,这两种方式,只能带来旧的重复,无法进入真正的交流。对话才是开启心理的妙方。
在网络上,我们习惯了争辩和下载。甚至很多老师都因此而失去了教育的兴趣。于是,我采取了很不一样的方法,一对一对话,以及独自一人静心感知自然,获得启示。
这样之后,我的学生开始爱和我交流,我也更容易把握交流的时间点,抛开成见,推心置腹的沟通。
人是复杂多变的,也许他前一秒是个学霸,后一秒就成了魔鬼。而这其中比较好判断的是别太勉强。万事万物都是物极必反。中华文化讲求否极泰来。很多时候,太执着一些世俗的目标,人生就会失去更大感知的力量。现实世界是要面对,也不能忘了探索理想。
调整平衡能力有一个简便办法,就是调整呼吸。人活一口气,给人留一条后路,自己未来遇到困难时,别人也许会给你留一条路。做人别太做绝了。
三
上面说了这么多感悟,到底如何操作和修炼呢?
作者提倡以下四步,包括改变自己,统计时间,自评互评,对比前后和转化两级。
1.改变自己
通常谈到合作,就是讲如何连接牛人,如何成为人员好的人,如何掌控全局,如何控制观众情绪等等。这本书却特别重视改变自己。
是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视角。改变别人常常是痴心妄想,即便用武力让别人屈服,最后还是会反弹,而且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别人的思想、行为、意识,我们只能影响,结果不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且很多时候操控别人只会带来信任感降低。谁都不喜欢最后发现自己被玩弄了。
改变自己时,我们就是要平衡好热爱和坚持。有时,我们太爱一件事,反而会被消耗过多能量,不能自拔。而坚持太久,硬撑着也难以达到热爱的高度。那么,到底是先要热爱,还是先要坚持呢?
我认为,看情况而定。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想坚持时,不妨放一放,欲擒故纵。当我们想热爱时,不妨再多坚持一下,一旦挺过那个极值,我们就能会感到轻松很多了。
改变自己除了注意心态的问题,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刚才说了,我们合作时会有主要四种方式,那么每一种方式我们都要不断尝试,直到游刃有余。因为不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最后都无法发挥成效。
2.统计时间
统计时间是让我们对时间感知精确的良方。时间如流水,逝者如斯夫。相信我们经常会发现,年底到了,年初的目标和计划好像大部分都落空了。到了年底,我们问问自己,到底有多少时间是用对了地方?用在了修炼?如果没有统计,我们如何确信和反思?
还记得有段时间,我把自己训练记忆力的成绩画成了曲线图,那段时间,进步不再是空想的直线上升,而是自然波动的,跟我用的方法,创造的条件,努力的程度等都有关。如果没有这样统计,我可能还活在自己的假象中,不能自拔。
你可以采用我这种X-Y坐标轴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其他各种统计工具。很多朋友会感觉这样的人数太机械。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成活标本?我倒是想反问,难道我们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如果都没有自知之明,如何才能改变自己,那么更别提和别人合作了。大家都喜欢合作的对象一定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挤时间真不容易,当别人可以无脑的吃一顿中饭,挤时间的人,可能要先设计好,找一个不用排队,边吃边聊,吃完顺路买点东西,甚至吃完休息时读读要背诵的诗文等等。这些时间虽然是碎片的,但是经过设计,时间被拧成一团,产生了合力,最后这些时间就像激光一样,可以熔断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但是,正如我开始说的,一个吃饭都要设计,思考和用心,其他事情就更有学问了。要做到这些是相当不容自然地,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和直觉,那么这些看似常超的习惯就变得很自然了。
3.自评互评
如何知道自己真的改变了,还是说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先前的统计做反思,对成败做总结。
没有人不会失败,就算是常胜将军,也会有败的一天。通常我们要么逃避失败,要么掩盖失败,能够真诚的面对失败,真是太不容易了。然而高手对失败都不是草草了事,他们会抓住每一次失败,好好总结。
日本“失败学”创始人畑村洋太郎认为我们在面对失败时,不能只关注结果,而是要对失败的背面,失败的经历、动机、心得、知识等都做全面总结。
生活中充满了合作机会,只要我们留心自己和别人的相处模式,就能很快学习和迭代。比如,我们经常用微信朋友圈,我们是经常转发,还是原创,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心得、故事,还是从来不表达,只是默默观看。这些细节中都透露着我们的合作方式。
如果自己就能留意到问题,那么就可以自己偷偷改善。如果实在自己无法察觉,那么就要虚心请人帮忙察觉了。我在精进中虽然是以自学为主,但是也会加入一些组织,因为总有人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盲点正是我们超越自己的突破口。
在自评和互评切换中,要注意保持两者的独立性。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对体验的评价。如果我们碍于情面,不敢说真话。或者没有体验,而是过于关注观点,那么就会对合作感受视而不见——这常常是合作中最微妙的。
4.对比前后
在进行了以上操作后,并不是说就完事了。可能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并不出色,甚至让人寒心。但是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看到,或者是自评过高,或者是他评过高。这些评价都会提醒我们进步和问题。所以,这种评价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
这种对比思维也是科学探索的灵丹妙药。从科学家的视角看,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试验。我们会提出各自的假设,然后用行动去证实。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这又何妨呢?要知道,这正是人生的精彩之处。我们不知道的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失望、忧伤或者无助。
有对比才有进步。提到合作,人们通常就是认为要和和气气的。亚当·卡亨发现,即便是诺贝尔奖得主曼德拉也不是一味的和气,而常常也会采取强有力的坚持。这种坚持就是亮明自己的态度,划清界限。
合作看起来是双向的,这并不是说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在合作中总有主导者,如果你想主导局面,务必好好对比。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对比自己的评价和他评,对比合作和竞争的程度。
经过“对比”观察,我们会看得更准确,更深入,更用心。人类是对长久失忆的,通过统计时间、自评互评和前后对比,我们才能看出常人难以看出的规律,从而利用规律实现愿望。
5.转化两级
在修炼合作的艺术时,把握好太极的两极转化至关重要。
无论是坚持和参与,还是争辩和沉默,无为和无不为,集体和个人,都是在提醒我们变化的存在。我们的修炼就如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去春回。常言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修炼的智慧——顺其自然。
如果我们抱着看完这本书就立马变现,想着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这只会让我们收益甚微。当我们埋头干活时,心思都不是想着把事做好,而是想着做不好就拉倒,这怎么可能出现转机呢?
自然法则似乎特别奖励那些尊重规律的人。如果你相信太极思维就是一种宇宙的大模式,那么你就不难理解“耕耘时不问收获”的意义。生活是充满惊喜的,你的努力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出现回报。你的偷懒也会在另一些地方偿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学习英语都不轻松,但是从来没有落下训练。大学毕业后,公司组织英语技能大赛,没想到还能得奖。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其实自己已经有了突破,只是总看着更厉害的人,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
当然,和更厉害的人比,还有差距。于是,直面挑战,我又锁定从李小龙、海伦凯勒、丘吉尔等经典人物和相关作品,持续学习。这样的设计会让坚持更轻松,我也能够在英语中收获心法和能量,而不只是背诵一大堆单词,不会写作和演说应用,更不会借助英语帮助他人。
真正的合作不只是和别人合作,很多时候是和自己和解。每个人身上都透露着整个人类的信息,就看是否能够敏锐感知。当我们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其他人,那么合作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
亚当·卡亨这本书融汇了他在国际组织中的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他虽然是一位加拿大人,却能够从我们邓小平总理身上学习“摸着石头过河”,从太极推手上感悟合作的动态交互感,从《孙子兵法》中领悟超越竞争的合作心态。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好好阅读这本书,体会核心思想,运用所学原则。很多时候,我们是完全重复性的寻求合作,最后很可能会因为莽撞,自伤伤人。曾经的合伙人变成敌人,曾经的友情变成冤情,曾经的美好变得灰暗。这就是不重视规律的后果啊。
合作中的规律不只这些,等待我们探索的还有很多。我相信这本书的基本原则可以继续扩展,当我们能够把他们和生活联系,不断尝试和体会,我们的合作能力和智慧都会大大提升,祝愿我们都能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