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的年纪,旁人会旁敲侧击会你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之类的。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也会思索自己要走的路。随着阅历的增多,见过或感知别人的爱情故事,会在心里临摹自己想要的爱情。
到了一定的年纪,比起物质,更注重两人的精神层面是否相合。寻找另一半,更注重情感。
“遇见她之前从没有想过结婚,遇见她之后从没想过别人。”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这样的爱情,或许是对爱情缘分的一种很好的注解。
爱情,还是缘分重要些。
>“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阿加菲雅回答,显然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您该成亲了,真的!”
PS:这本书读的挺久,共读的人早已读完,而我才读到一半。第二次读,之前会忽视的细节或特定环境的描写很是留意。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的导读,让我读到了另一种理解——列文是托翁的自传,这是第一次读没有反思甚至特别思考的。写列文大多是写托翁自己。读到的前半部分有好多笔墨写农业与农民问题。这个部分若是拉出来单独写一篇文章,可以把托翁与当时的背景了解的更透彻些。
读读,停停。不禁会想,人说读书,见自己,见天地,见终生。读这本书,再读,挺耐我寻味。见自己了吗?没有见到,启蒙于我人需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更有力量,与困难携手,克服它。见天地了吗,见到了,同时也是见众生。我见到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各类人的反应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见自己,有点难。见众生,不难。在终生中寻到自己的影子也不是难的事。我觉得读书不是为了见自己或寻找自己的踪影,而是通过见自己或自己的踪影,不断修正自己,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比较有广度。慢慢读,慢慢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