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eator, The Participant, and The Observer. -- Anne McLaughlin
不知你有没有发觉?在生活这部剧中,我们在80%的场景里扮演着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剩下的接近20%里是一个谈不上有多主动、有多积极的参与者,更不要提当什么创造者了。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也许是求学者的身份局限了我的舞台,大多数时候我只能默默地看着,别无选择。转念思考着生活接下来三、四个20年,我想成为什么的角色和自己的身份之间,似乎充满着直接的关系,而似乎又毫无关系。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做生活的有心人》,被老师选作范文。说的是让我们都对生活留心起来,只有有心,就能发现小区里迎寒傲雪的腊梅开了,才能体会一些很小却很暖的感动,比如妈妈每天早上在阳台上神采奕奕地目送我上学,似乎给我注入了无穷的能量值。总而言之,当时的我想告诉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生活,才能更好地体悟,由此才能写出可以全班面前读的作文呀。
现在越来越感受到,成为一个“有心人”,不应该止步于此。
成为一个创造者是一件更快乐的事情。
我家小区的腊梅,摄于2016年1月7日以前的感触比较少,小学的时候偶尔有几篇小作见报,在那之后,好像我被学业统治起来,渐渐忘记了创作的快乐......
我越来越不愿意分享我的想法,无论逛论坛、还是浏览朋友圈,我就只是看看,只是躲在屏幕后“呵呵”,like都懒得摁。看完视频,我马上翻到下面看评论,票数最高的几个评论往往比视频本身还出彩!
作为程序媛的我,平日里最常做的事就是Google搞不定、搞不懂的编程问题了,大多是时候都能直接查到答案或者是总结,况且还是好多人已经帮我审查、投票出来的呢!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菜谱、乐谱、旅行攻略,应有尽有,代码、公式、往年试卷,无“搜”不能。我的世界里仿佛什么都有,但好像又缺了些什么。
当我开始做一些小贡献:
比如在大众点评上留下自己对其他食客的推荐,比如在一个留学论坛上撰写的AP备考经验,比如和同学一起开发一个基于数据库的网站。
直到有机会参加一位大神级学长的学术研究,我问他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写,他说就像是教科书写的那样呗,倏地一下,我仿佛明白了到底缺的是啥!
创造的乐趣。
这个乐趣来得简单直接:
我的大众点评评论竟然被选为精选。
论坛上的经验竟然帮助到了比我想象中还多的学弟、学妹,不仅收到了他们的感谢,其中一位还成为了好友。
我们的网站让用户分分钟找个他/她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对各大平台的电影价格和Twitter上大家的评价一目了然。
论文发表,能像那位学长一样为未来的人们撰写教科书是多么伟大、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
乌镇的肉肉,蜡烛肉肉,栩栩如生,摄于2016年6月9日。当然,作为创作者,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不绝对不限于任何一个层面的。
你可能同时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创作者,比如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对美国新总统发的新推特吐吐槽,或是玩儿罢一款精彩的游戏,把自己的游戏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亦或哪怕只是给别人发的朋友圈点了个赞。
特朗普是他推文的创造者,作为阅读者你是参与者,但同时幽默的你再一次创造了对他言论的调侃,而你的听众成为了参与者。
最后,我想说一下,是谁写的开头这三个单词,让我一“说”不可收拾。她暂时不是什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但在现在的每一天里,Anne inspires着10万、并且持续增长中的YouTube频道订阅者,通过她独有的图画和讲述启发着一个又另一个生命。
在我未来的三、四个20年里,我也想更多地创造我的生活,用我的方式。
后记:Anne是我在2013年的冬天里结识的一个大学同学。咱们下回聊她,如果你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