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美

作者: 一心_b9bd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10:49 被阅读265次

 

黛玉之美

  经典的林妹妹,这幅画是女儿作的,十六岁的高二女生,我不知道,在她的浅淡阅历里,对黛玉的理解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诠释,可,我还是喜欢她画笔中那一抹低思的柔情。

  小时候看红楼梦,对红学的研究和诗词的领悟一概不知,只是喜欢看林黛玉,凄凄惨惨戚戚,高冷的肃然。

  成年后再看黛玉,有貌有诗理想美!

  耳边《葬花吟》的旋律响起一次,泪湿一次: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相比于宝钗的健康之美,黛玉的病态更显羸弱,聪慧,缜密,多愁善感,却安静在潇湘馆清幽的翠竹间,与世无争。

  红楼梦原著我粗略的看过一遍,送给女儿了一套精装版,从文学,字词,和它批判的封建社会,我想让她去学习名著当中叙事性人物描写的精髓和光环,打开思路,传神文笔足千秋。

  很多女性如我般热爱大观园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一颦一笑,换个角度抛开文学,封建礼教下对女性女权的漠然置之,多是令人唏嘘。

  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透过现象看本质,亲情、友情、爱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等,花落人亡两不知……

  自尊自爱,情感丰富,害怕孤独,是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写照,曹雪芹笔下的委婉细腻淋漓尽致,那个紧锁眉头,浅笑含羞的女子仿若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首哀怨的诗篇打开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此忠贞的爱情最终也抵不过人情世俗,宗教道化,只化作一曲情殇留存千古,宝黛的爱恋从开卷我们便知是哀怨的落幕,然而于曹雪芹之手描绘的那段爱情历程只会让人难以忘怀她的美好。

  始于容貌,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永远的林妹妹,一言一行的淡泊渗透到真实的气质,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美的剔透,亮的晶莹。

  祝愿:梦中的宝黛开花结果,源远流长。

相关文章

  • 黛玉之美

    经典的林妹妹,这幅画是女儿作的,十六岁的高二女生,我不知道,在她的浅淡阅历里,对黛玉的理解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诠释...

  • 黛玉之美

    看红楼,黛玉必是很多人的最爱,恰如自己最初的爱恋,懵懂而又情深。 说起黛玉,特别想对她做个比喻,她之于我,恰如江南...

  • 黛玉之美

    红楼梦里美女如云,有品貌出众才选凤藻宫的贾元春,有一出场就让黛玉叹为神仙妃子的王熙凤,有兼钗黛二美为一身的秦可卿,...

  • 黛玉之美

    夜深了,还不想睡! 捧着我的红楼,怀念我的黛玉。

  • 黛玉之美

    黛玉之美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尤其女儿形象刻画,犹为突出。 诸如妩媚丰满的薛宝钗,风流娇艳的史湘...

  • 黛玉之美

    黛玉无疑是美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

  • 黛玉之美

    她赤子之心,美的独特非凡,美人有很多种,有嘉宝的空性美,费雯丽和张柏芝的至为精致,阿佳妮的空灵,天使和魔鬼混合...

  • 《红楼梦》林黛玉天生有“不足之症”,究竟是哪里不足?

    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完全阐述了一种“病态美”。年纪轻轻的林黛玉为何有一身之病?林黛玉的病究...

  • 红楼片羽

    1 黛玉之个性与美 非人类也 宝钗也美 灵透冷艳 见出大气 胸中自有丘壑 人间上品 但宝钗人 黛玉...

  • 析黛玉之美(邵鸥)

    黛玉之美,世人有目共睹。经楼这中,初时震憾林黛玉,再看感叹林黛玉。黛玉早已成为我读红楼的白月光。我心中的林黛玉有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黛玉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a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