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上,打开一个几个月没光顾的app,发现我过去订阅的近10个专栏都不见了,大概是付费到期了。
突然心里空落落的, 我问自己:订阅了这么多专栏,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不曾想脑海里一片模糊。
这一下更失落,觉得亏大了。花钱不说,最主要是过去一年花了那么多碎片时间,读了那么多专栏文章,听了那么多本说书,现在我竟然都不记得。
为什么会这样?
说老实话,当时患了知识焦虑症,图快贪多,近10个专栏一起学,没做笔记,更没有从应用的角度做深度思考。
回想过去,我每看一篇精选文章,如果觉得好,一定会写一段自己的理解,通常都是几百字的小文章。这2年,这个好习惯竟然没有了。
刚好前天,第4期提问聆听训练营的伙伴们都在学习如何问出好问题。我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既然教学生如何问出好问题,那么面对这种情形, 我能问自己一些什么好问题来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问:你有必要这样追着知识跑吗?
答:没有。
问:那你这么不停学习是为了什么?
答:为了不断成长自己。
问:为什么要成长自己?
答:成长,才有活着的感觉;成长,才有力量帮助自己,帮助别人。
问:如果要成长自己,你该如何学习呢?
答:不跟风,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需求,有选择的学习,而且一定要学以致用才算学了。
问:如何避免这种学了记不住的情形再发生?
答:改变不良学习习惯。
于是我很快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学习目标。
但是,在执行新目标时,爱向自己提问的我,脑袋里又冒出了一些问题:
我改掉自己认为的不良学习习惯,就能达到我要的学习效果了吗?
我要的学习效果是什么呢?
我要的学习效果不仅仅是有效,而且是高效学习。毕竟时间太不够用了,不可能学每一样东西都靠时间去慢慢积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那么要达到我要的学习效果,我现在的学习方法足够吗?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呢?那些非常善于跨界学习的人,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呢?
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我在得到学习了许岑的《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他说“不谈兴趣,以任务驱动学习”让我恍然大悟。
回想我提升最快的学习,全部是任务驱动,而不是兴趣。
我从9岁学英文,到大学专业是英文,可是当我去英国留学的时候,我竟然不能开口说流利的英文。而最终让我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是因为我在英国的工作。我是做人力资源工作的,要和各个部门打交道,如果英文说不好,我的工作就保不住。
同样的,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我能够在3个月学会讲白话,也是因为当年香港很多不会讲普通话的同事都向大老板投诉,我不会讲白话,跟我沟通很困难,我差点被炒鱿鱼。
相反,我到法国已经生活7年了,尽管请了几年的法语老师,可我依然不能讲流利的法语。为什么呢?因为我有靠山,先生会讲法语。而且我凭着会说英文,所交往的圈子都是英国人,基本每一次都能混过去。
所以,我真正要调整的是以任务为驱动来学习。这里我并不是反对以兴趣为驱动来学习,但是兴趣的驱动对我而言,不是高效的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任务驱动学习呢?
毕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要被工作所逼,生活所迫才学习的。
许岑在他的课程里面分享了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这也成了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他说,在他给老罗英语做英语老师时,有次陪老罗面试英语老师。有个英语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英语老师说:我会教英语,也会教日语。
许岑就好奇地问她:你是教英语,又怎么会去学日语呢?
这个老师就说:我有个朋友是开培训机构的,教日语。在开课的前一周,原来的日语老师不能来了,所以就请我帮忙介绍日语老师。我问朋友,这个日语班是教什么程度的学生?朋友说:从零开始。然后我就告诉朋友:我可以教。
于是这个老师就去报了一个日语培训班,从零开始学日语。一周以后,朋友的日语班开课了,她就来教日语,结果她教的还不错。
而这个老师,不仅自己学会了说日语,还会教日语。
想想看,如果我们“以教为学”去学习一个课程,去读一本书,去做一件事,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我自己当年学教练时,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我学教练,不仅仅是为了教练自己,教练别人去成长,也是为了教别人学会教练,从而能运用教练来为自己,为别人赋能,终生成长。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不仅仅在学教练的理论、方法、工具,也在学老师是如何教我们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借鉴。
这就是我在教练成长的路上,走得非常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过去我是无意识地做,现在通过学习,我会更有意识地以任务驱动,以教为学,来达到我高效学习的目的。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我“以教为学”的实践。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你分享还有一种学习方式,是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而“以教为学”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试试看,不试怎么知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