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家休息时间观看了一部反映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战斗的影片——《中途岛海战》,看罢深有感触。此次海战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一次决定性战役,堪称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因其在这场海战中所取得的胜利,一举扭转了珍珠港事件后在太平洋战区的被动局面,并进而转入反攻;而日本则被迫转入防御,从此以后,日本每况愈下,直到最后投降。我之所以感触颇深,主要就是因为看到美军在这场战役中通过合理的运用情报,使得自己在劣势的情况下能够扭转战局,并最终夺得胜利,让我对战场上情报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这部电影平铺直叙地重现了太平洋战争头几个月来,从偷袭珍珠港到大战转折点中途岛战役之间的事件,穿插叙述了杜立特空袭和珊瑚海海战。故事主要从两个美国官兵的视角展开:一个是在中途岛率领俯冲轰炸机中队的迪克·贝斯特上尉,另一个是领导破密团队预言中途岛袭击的情报官艾尔文·莱顿少将。当然,我在影片中也认识了其他几位此次战役中的著名人物:比如,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上将,在中途岛战役中出色指挥的斯普鲁恩斯中将,王牌飞行员迈克拉斯基少将,负责破译密码的指挥官罗切福特。当然,也有日军的一些将领,如帝国舰队的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战役中犯迷糊的南云忠一,以及最终随舰赴死的飞龙号指挥员山口多闻。影片中当然还有许多悍不畏死的将士们,虽然心有胆怯,但在胜利和荣誉面前,他们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我们常说美军怕死,其实并不如此,通过影片我看到了美军官兵那种为了国家利益不顾牺牲一切的英雄主义精神,而反观我们身上,这种精神却在慢慢逝去。
当然,战争需要英雄气概,但这绝不是唯一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战役可以说是一次完全的情报的胜利。美日双方当时的兵力对比,日军是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最终却以损失了四艘航母的代价而惨败,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的意图完全被美军所掌握。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莱顿少将率领的美军情报部门,不仅破译了日军的JN25B密码,更是通过机智的手段准确判断出“AF”两个字母所指代的位置,从而给了美军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有备打无备,焉有不胜之理。战场上,日军对于情报的搜集工作也是远远不够的。南云舰队没有专门的侦察机飞行队,由于不愿分散进攻力量,南云舰队的侦察任务主要由编队中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老式水上飞机担任。日军原本计划7 架侦察机对东南海域进行分区扇面搜索,但致命的是“利根” 号巡洋舰因弹射器故障,其所携的侦察机未能按时起飞,“筑摩”号的一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不得不在中途返航。这导致日军足足晚了半个小时才发现美军的航母,而这要命的半个小时却真的要了日军的老命。反观美军方面,整场战役中美军利用舰载侦察机及中途岛上的雷达不断对日军舰队的具体方位展开搜索。而美军情报机构则不间断地截获敌舰间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并将情报及时传递给各舰指挥员。事实证明,美军获取的战场实时情报,帮助指挥员及时抓住了有利战机,果断下定了作战决心。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代战争更是如此,谁能掌握到足够的情报,谁在战场上就拥有着主动权。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战场的情报争夺必将愈演愈烈,只有大力发展新兴情报侦察技术,才有可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指挥官还应具备优秀的情报运用能力,在双向透明的未来战场环境下,情报工作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侦察与反侦查,在海量的情报数据面前,指挥官要能很好的掌握对情报的甄别、传输、研判与应用,从中得出最正确的决定,使情报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