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虽然大家都对达芬奇感兴趣,再介绍达芬奇之前,我向大家解释一下艺术到底是什么?可能在你眼中,艺术只是一小部分人表演无病呻吟的道具,也许在你眼中是上流社会的社交手段,也许只是打发时间的工具。下面我引用不同学术领域几位大咖对艺术的定义来解释一下。
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柏拉图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道’和‘文’是艺术的本质和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刘勰
关于“道”,这并非是在宣传迷信和封建,“道”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无形,但可以感知,由此诞生了《道经》,老子对“道”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甚至由于老子认识到了“道”的神圣和不可逆,他甚至不想唐突地给它命名。老子写《道经》是主张无论做人或者一国之主,都要“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违反客观规律胡作非为。我相信在知识结构日益更新的当代,如果有人说《道德经》是封建的产物,未免有点愚昧了,要不就显得太哗众取宠了。
结合这点来看,刘勰的说法,更通俗的理解就是,艺术是人们认识到客观世界规律之后,用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所以,艺术的来源是真实的。
也许你还会说这三位高人,所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他们的理念不能适应当下社会,那么我再分享几位当代的大咖的说法。
“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所产生的感染力,这也是区分‘真艺术’与‘’伪艺术’的标准之一。”——列夫·托尔斯泰
用大文豪的文学思想来解释,就是艺术是给我们拥有不同世界观的人们一个沟通的渠道,并非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交流的机会,那么你读我的文字,看我的画,犹如走入了我的内心。所以,艺术创作是真实的。
好哲学、文学、理学的大咖们对艺术的看法大同小异,不谋而合,是不是自然科学领域就排斥艺术呢?既然我这篇科普文是针对理工科的宝宝们,我想在这里引用你们的大偶像爱因斯坦的话,来给艺术做一个总结会更加有说服力。
“我们可以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是难以理解的神秘之物,这种基本情感才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摇篮。谁要是不了解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感到惊讶,那他就如同死了一般,他的眼睛早就黯然无光。”摘自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第一章《我的未来计划》。
说实话,第一次读到爱因斯坦的这本书是真的震撼了我,如今它依旧是我的枕边书。除了我本身对艺术的爱好之外,也许也是因为他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就是他个人形式的对“美”的追求。 “美”不在于外在形式,而是最真实,贴进人内心的真挚情感,他对于科学的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也成为我对于艺术的追求态度的榜样。
结合时下热门的新闻来说,黑洞的发现正来自于他的热情。我相信只要我们追求真善美的信念是坚定的,我们离真理终究是越来越近的。所以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真实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艺术的来源、创作过程、追求的目标,真实都是第一性,与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是一样的。
也许还会有人与我见解不同,他说爱因斯坦的结论是用公式推导出来的,而你呢,你有什么理论支持呢?那么我可以举两个例子,遥远的原始社会,人们在洞穴的墙壁上用动物血液或者木炭灰画上了各种动物或者自己或者植物的样子,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就是这样的。
再比如,梵高的前期的《向日葵》,通篇都是鲜亮耀眼的黄色,这黄色正是表现了这朵向日葵正被阳光完全包围。众所周知,阳光对于向日葵是生命的全部。如果梵高感受是这样,那么对于他生命最不可获缺的“阳光”又代表什么?那便是最亲密的朋友高更和最重要的亲人弟弟。这时候,弟弟和高更都还在他的身边,温暖幸福是他最内心的感受,这幅画难道不是他对好友以及亲人一种感激之情的表达?即使再多的人眼中梵高是个疯子,他也没有画一株向阳而生的菠菜。人总是容易把“与众不同”与“不可理喻”混淆,让很多天才的人生之路格外坎坷。
那么当我们已经对艺术不再有偏见了,请让我为你介绍一下不同的艺术形式:造景艺术、视觉艺术、绘画、摄影、设计、音乐、戏剧、电影、建筑,甚至是人生活方式。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是的,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非通俗意义上的画画。前面那些大咖们提到过,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理性的表达,具有第一性;哲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表达,具有第二性,那么艺术呢?那便是具有美感的哲学。
从古至今,科学、哲学、艺术只有优先性,绝无是非对错之分,它同科学和哲学一样,也是人类终极追求的一部分。
下面的日子里,我将与你共同分享我脑海里的美好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