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前二章给我们几乎颠覆性的一些认知:
1.思考是世上最难的事情,人是懒于思考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人避免思考;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和不确定的,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带来愉悦感后才会喜欢思考。
2.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相关联的事实来解释一个中心概念,而不是建立事实清单。
3.工作记忆的空间是有限的,背景知识如果能被合并,就能在工作记忆中储存更多的内容。
4.一个人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的。
5.背景知识对于理解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背景知识使合并成为可能,它扩大了工作记忆的空间,进而使得片段间的联系变得容易,最终使理解变得容易,还使本来模棱两可的细节变得清晰。
既然事实性知识很重要,本章提出了如何提高记忆力,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发呢?
1、 要引发学生去深度思考。
这样对教师设计问题和活动的能力就提出挑战。比如《丑小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天鹅蛋孵化的丑小鸭还需要努力吗?假如你是丑小鸭,你如何对待周围动物对自己的否定和嘲弄?以此引发学生去思考、辩论,其实是想让学生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所以设计问题要在交集点上下功夫,这样思考和辩论一定让学生难忘。
2教学活动要引发学生情感的冲击波。
课堂不是我教你记,我说你写,而是带动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情感的互动,甚至是震动,欧阳修的《卖油翁》仅仅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问题吗?一个老实巴交的卖油老人竟然向一个傲娇的大官发难,这个老人的“胆”来自哪里?这个答案是多元的,也会引发情感震动的。
历史上很有名的一课就是孔子春日带着弟子,讨论每个人的人生理想,轻松的形式,互动的状态,给学生各抒己见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格局和应有的人生选择。
3.学而时习之。
学习是有一定遗忘规律的,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就会遗忘,一小时回想就会记住,一天、三天要再次回忆;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在提醒我们要勤于复习。
4.用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比如衍射记忆、简化记忆、纲要记忆、列表对比记忆、网络图像记忆、合作记忆等,记忆方法多多,要帮助学生快速高效记忆。在学习古文的时候,我常常让学生想象画面,给学生穿越时空的美感,这样也为快速记忆铺平了道路。
5.学会讲故事。
七十年代前生人都喜欢听评书,很多人都是在评书的熏陶下了解文史知识,建构自己的价值观的,《七侠五义》《岳飞传》《隋唐演义》等,四大名著更是因其故事性强,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因人入胜的。目前很多教师把课文分析得四分五裂,讲故事的能力欠缺,要补上这方面的能力。
6.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台湾作家林清玄谈到自己的老师王雨仓曾邀请他去家里吃饺子,并且对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生命保证,你以后一定会成功。其实,每个学生都被老师邀请过,老师对每个孩子都说过这句话。亲其师才能乐其道,对于这样的恩师所教一生不忘。
一个个性鲜明的老师容易让学生刮目相看,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放松,趣味多变的风格,幽默风趣的个性特色更容易引发学生追捧,所以作为教师的修炼也是终身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