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经常会用到年过半百或年近半百这样的词。那时候,小孩子把写作文当完任务,从未考虑过年近半百的老人的样子,只是学了个新词用顺了手,用成了习惯。
直到有一天,我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活成了年近半百的老人时,还是着实被吓了一跳!我开始回过头来审视来路。当我发现不论从哪个角度评价,我的人生都只是失败时,我决定不再苦苦纠结,彻底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我是一个心浮气躁,不够吃苦耐劳,做事没有恒心的女人,所以尽管人生的大道理都懂,但是我依旧把生活过的很糟糕。
作为一个母亲,我缺少含蓄、内敛,沉稳、娴静的品质。从儿子出生我就一直患得患失,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尤其是儿子上了高中。我明白康德自律者自由的辩证,我更明白只有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未来……然而,当我严厉的要求孩子以后,看到他疲惫的身影,又会开始心生怜惜,觉得人生苦短,不必追求太高,健康快乐就好!
我时常要求孩子不要浮躁,要静下心来,有时甚至会因为他的浮躁发脾气,但是我很明白儿子的浮躁像极了我,在要求孩子做到时,我自己却根本做不到。我常想,也许当我静下来的时候,孩子也就静下来了。有一次,跟孩子谈起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检讨说,作为一个和孩子一样,不够成熟静不下心来的母亲,不能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单纯的要求儿子做到静心,这样的要求确实过分。彼时儿子不经意的点头,深深刺痛了我。我还是很希望他有一个否定的回答来安慰我焦躁的心的。
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观察儿子同学中佼佼者的母亲。她们大都沉稳、娴静、不急不躁。最后我总会感慨着做出结论:他们的优秀是有原因的!
当我终于失败的活成了儿子的黑姐,我知道对于儿子来说,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作为反面教材来提醒孩子不要再活成我的样子;虽然我明白,人生的滋味还需自己品味。
作为大家庭里的小姑(小姨)我经常高谈阔论,在小辈们中发表自己的爱情、婚姻观来指导他(她)们择偶。什么看人找感觉,家庭房子不重要,当然感觉对,有房、有车、家庭好是最好;什么没有人应该对你好,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应该,因此成了习惯;什么婚姻就是两个离开父母的孩子,面对陌生纷杂的世界相依为命……然而作为妻子我却渐渐把丈夫对自己的好当成了理所应该,成了习惯忘记了感恩,活成了娇宠的孩子。在家庭遭遇变故时我一副困难一起扛的架势,内心里却希望丈夫能有大山般的胸怀,能用他的沉稳、坚定抚平我的惶恐、焦虑,有时候,还会焦躁地生出些许怨恨。
对于网络上流行的那句:“不管你愿不愿意,最终你都会活成父母的样子”,我在观察后是十分认同的。面对父母我却对他们不计成本的节约,纠缠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患得患失,年老以后的固执……表现出极度厌烦。我能明白和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却在过分关注孩子中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这两天朋友圈被那个好像题目是“父母在你和死神之间隔着一堵墙”的文章刷了屏。早晨跑步回来,我一边洗澡,一边琢磨着这篇文章,忽然一下理解了在我年近三十,人生大事还没着落时,快七十岁的娘对我说的话:“小黑啊,趁我和恁爹还在赶紧找个对象,有俺俩张罗着,等我和恁爹木有了谁管你?”洗着澡热泪淌了一脸。但是我知道如果父母再对我说那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依旧会不耐烦地打断。
我明白缺一人不称之为大千世界,我也明白要允许不同的存在。但是在朋友圈里看到那些整天说着舍得、放下、看淡、看开的鸡汤我还会忍不住怼过去“既然已经看开,自己知道就好,还发圈显摆嘚瑟个屁!”我也明白像我这样的瞎怼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絮叨到这里,我脑壳有点疼,我开始后悔一时心血来潮点了简书上的日更打卡。回看文字开始的决定“彻底和自己和世界和解”我笑了,看来又是个笑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