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类的意识2

人类的意识2

作者: 数元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21:11 被阅读0次

除了一些生理感受,还有许多心理感受,比如情感、情绪等。生理感受是由生理刺激引起的;心理感受是由心理刺激引起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演化出来的,是生理感受在社会情境中的延伸。

比如就痛苦感受而言,生理上的痛苦主要由伤害或炎症引起,痛觉受体受到刺激,从而激活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元,然后向大脑皮层传递信号。这些信号最终在前额叶和顶叶的皮质区域被处理,这些区域主要参与疼痛的感知和情感反应。

相比之下,心理上的痛苦主要涉及情绪和认知过程,比如失恋、孤独、失落、抑郁等,这些经验激活的区域包括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和杏仁核等。

虽然,心理感受与生理感受在大脑中激活的区域并不完全一致,但却十分相似。由此可见,心理感受是在生理感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心理感受与生理感受在脑中激活的区域虽然相似,但刺激信号的来源却有很大的不同。生理感受的刺激信号主要来自于遍布全身的各类传感器,但是,心理感受的刺激信号却主要与认知有关。

虽然心理感受的刺激信号源也来自于各类传感器,主要是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但这些刺激信号并不直接产生感应,而是输入大脑后通过激活记忆来引发相对应的感受。

就像之前举例的手指触火的情况,第一次手指触火后引发缩手反应,此时产生的感受即生理感受,但是第二次遇到类似情境,虽然手指尚未触火,但仍然引起了类似的感受,这一感受即为心理感受。

所以,很多生理感受会通过记忆形成认知,从而转化为心理感受。

心理感受是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为什么会演化出心理感受?从前面手指触火的例子可以看出,它有降低生命体试错成本的优势。但事实上,心理感受的优势远不止于此。

首先,生命体演化出刺激感应规则的前提是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阈值,那么,在阈值之下我们该如何行动?其次,还有大量复杂的信号根本就没有演化出对应的感应,比如社会关系和事件产生的信号,面对这些信号,我们该如何反应?

基因给出的办法另辟蹊径,它在生理感受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心理感受。

基因将刺激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有利的,一类是有害的。这种认知是与心理感受紧紧的捆绑在一起的。有利的刺激产生愉悦的感受,有害的刺激产生痛苦的感受,这就像是横轴的两端,越往右延伸,愉悦感越强烈,而越往左延伸,则痛苦感越强烈,而我们大多数的感受都落在了这两端之间。

有心理学家将这个两维模型变成了三维模型,即横轴表示愉悦度,纵轴表示唤醒度,比如惊讶、兴奋、激动的唤醒度较高,而厌倦、无聊、慵懒的唤醒度较低。这样就为主观感受构造了一个立体情绪库。这有点类似于声波或光波的频率和振幅。

也有心理学家在二维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维,比如支配度、优势度、惊诧度等。但是,一般来说,愉悦度-唤醒度模型已经基本能够解释绝大多数情绪了。

短期的心理感受一般可以称之为情绪,长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情感。

以情绪为例,心理学家总结了情绪的四个表现:刺激、认知(解释)、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比如,我们踩到了一条蛇,首先是软软滑滑的感觉通过神经网络传递到大脑,大脑通过认知比对对它做出解释,“那是一条蛇,危险!”,随即我们的生理对此做出反应,比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瞳孔放大等,最后是大叫一声跳到一旁。

当然,也有心理学家认为是先有生理反应,才有认知解释,因为刺激-感应恰恰是较原始的演化。有心理学家做实验,仅仅是让人咬住一支笔,做出微笑的口型,就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

另一个实验是,让一个女生站在平地上或一座摇摇晃晃的吊桥上和男生搭讪,结果发现吊桥引起的紧张感会让男生觉得是女生的吸引力引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是来自于我们的生理反应。

也许这两种情况都对,或者两者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哪些生理感受对我们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这是基因提前内置好的。

一部分心理感受也是基因先天演化好的固定法则,比如同情心,当我们看到可怜人的处境会禁不住地产生同情之心。但大多数规则都是后天形成的,比如当我们多次看到可怜人的可恨行为,我们的同情心就会减弱。

我们的心理感受究竟会落在情绪四象限(愉悦度-唤醒度模型)的哪一个点上,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刺激信号与先天规则的相关性;二是存储在记忆中的每一次此前的感受和情境信息;三是记忆中的信息和感受被强化形成认知规则。

心理感受依据这些规则产生合适的情绪,以指导个体行为。如果愉悦度为正则是正向情绪,主体倾向于对当前情境做有利评价;反之,如果愉悦度为负则是负向情绪,主体倾向于对当前情境做不利评价。所以,情绪对人类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有名的一个病例是一名叫盖奇的铁路工人,在一次爆炸中,他被一根铁条贯穿了大脑,神奇的是他居然没有死,只是损伤了一部分大脑前额叶皮层。并且,他似乎看上去很“正常”,推理和决策能力丝毫没有受损,脾气甚至比以前更好了。

事实上,事发后他根本就没有脾气了,他既不快乐也不悲伤,所有的情绪都消失了。因为前额叶皮层具有控制情绪的功能。但是,好脾气的盖奇他的人生却最终还是失败了,尽管他的智力没有受到损伤,但他还是丢掉了之前的工作,并且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再没有成功过。

据他的同事说,盖奇变得不负责任,甚至变得粗鲁,因为他不再能够理解同事的焦虑和愤怒等情绪。对盖奇一生的细致研究认为,情绪不只是在失控的时候跑出来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它在大多数时候对我们的行为决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人类意识的边缘

    虽然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以及人类精神,学科的相关知识,但我总觉得我对这方面还是比较有了解的,比如说,那现在生活的,一...

  • 人类意识的绽放

    作者托尔的文字和语言能启动我们细胞记忆里深埋的“本慧”,帮助我们从心灵等各个层面,去契入内在最深的实相。也只有这样...

  • 【TED演讲】002-7秒让自己做出改变

    TED演讲:7秒让自己做出改变 一、观点: 1.人类的选择和决定由潜意识支配。 2. 在意识做出决定时,潜意识已经...

  • 2022-11-10 每天三件事第199天--认知觉醒5

    今天看《认知觉醒》第2章第1、2节,清晰:学习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人类的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社会系统,...

  • 《地球大拙火》第五章 修补全意识网络里的阴性能量

    这是上师赋予我的终极任务。 全意识网络容纳并维续人类的意识,让人类意识得以处在超越当前人类善恶意识的更高层次...

  • 人类的本质是意识

    人类的本质是意识。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在空间、时间、其他维度里不断突破、延展、探索。 我以前并不反对人工智能,觉得机器...

  • 人类意识的宇宙灵性

    从归类上来说,本文属于认识论范畴。 “我思故我在”。且不说笛卡尔对此说了些什么、也不说后继的诸多哲学家、专家、学者...

  • 人类意识的自然逻辑

    在哲学的诸多问题之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第一位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几乎伴随着哲学发...

  • 人类意识的根基:本能

    心理,什么是心理?心理就是人的生理系统与人的认知系统的互动和协调。在我查阅的诸多资料中,人的本能被更多地纳入...

  • 人类意识的自然逻辑

    2019-02-06 01:35 在哲学的诸多问题之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第一位的基本问题。物质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的意识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cz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