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什么是心理?心理就是人的生理系统与人的认知系统的互动和协调。在我查阅的诸多资料中,人的本能被更多地纳入心理学的范畴,诚然,本能无疑是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但是,没有认知体系的介入,则心理学便没有出路。因为,严格意义上,本能更多地属于人的生物机制的范围、亦既本能更多地属于人类生理学的范畴。因而只有把人的认知体系同时纳入心理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心理学。实际上,事情必须是这样的,那就是,虽然人的心理发端于人的生物动机,但是,人的心理机制最终是由人的认知体系来平衡、来决定的。因而,由本能向认知的跨越,乃是人类心理机制高于动物生理机制的本质所在,而这也是心理学的真正使命所在。
就人来说,本能属于人的生物机制、亦既人的生理机制。站在整体的生命体的角度,本能包括生命体的应激本能和意识本能。本能是人和动物与生俱来的、天赋的、不需要人为教导和训练、在人和动物的进化道路上所留下的一些能力和行为。对于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来说,本能也可以称为意识本能、或本能意识。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本能意识就是无意识。往往,当人们出乎意料地做出某件事或者某种举动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说:“对不起,我是无意识的,我不是故意的”。在这里,无意识表示没有知觉到、没有体验到、原本没有准备这么做。这种无意识,其实就是本能意识、或者意识本能。
对于人类来说,本能意识是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而认识意识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和生理学机制是人类意识科学的终极边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生命个体的基因所推动的生命活动的遗传工程。变异是遗传工程的否定和扬弃。人类意识存在的根基不是人类意识的理智性、觉悟性、思想性,而是人类意识比之于动物本能的遗传性、变异性、超越性。人类意识存在的根基在于人类意识对于动物本能的传承、接续和超越;人类意识的产生,即来源于人的意识本能,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与纯粹的本能意识相比较,人类意识是个体人的社会化的产物,是人后天的因素;而本能意识却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的对于外部世界的适应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本能和生物个体的生命力具有客观的一致性。与人类的意识活动相比较,本能作用也可以被称之为无意识作用。
同自然界一切生物个体生命力一样,本能作用力是一切人和动物个体及其生命活动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植物个体的生命力相比较,人和动物的本能超越了初级生命个体在其生命活动中对于生存环境进行有效选择的被动性。与初级的生命个体相比较,人和动物个体可以依靠本能所促发的行动能力去改善自身的存在状态、去选择自身的生存环境、去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与初级的生命活动相比较,本能表现着高级生命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与其它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相比较,本能包括人和动物个体的感应能力、应激能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主观行动能力。其中:表现为新陈代谢的感应能力是生命个体与外在自然环境物质、能量交换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切生命个体及其生命活动的共同特性;应激能力是表现为具有机体运动能力的人和动物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应激能力是人和动物个体趋利避害及繁衍后代的行动能力。这是一切人和动物个体及其生命活动共同特性;记忆能力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个体对于经历过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和感受。形象思维能力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个体对于记忆材料的加工和提升。判断能力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个体对于相关事物的估摸和衡量。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高等动物个体对于直观信息的储存、加工和处理能力。主观行动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个体应对外界变化的快慢程度、强烈程度。对于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主观行动能力在动物那里属于本能,人们是好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属于人的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主观行动能力归于人的本能,好多人是要跳起来的——不但要跳起来,而且还可能骂娘。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如何界定人的意识存在。也就是说,在有些人那里,本能不在意识的范围之内;或者,在另一些人那里,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不属于本能。这个问题,在谈及人的意识的时候,我们需要深刻讨论。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具有理智性、觉悟性、思想性,建立在语言沟通、社会交流、观念创新基础上的意识特性,才是专属于人的意识特性。而追求本能需求的满足又是人的先天生命形式的终极愿望。至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归宿,那又得另当别论。显然,人类意识的理智性、觉悟性、思想性与人类建立在动物生理、心理基础上的本能需求既有和谐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和谐的一面是由人的修养和克制所达到的心灵与心理的同一、协调;冲突的一面是由人的任性和放纵所导致的心灵与心理的排斥、背离。
综上所述,人的本能意识及动物个体的本能包括人和动物个体的感应能力、应激能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主观行动能力。其中:感应能力和应激能力只有被动性,没有主动性。而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主观行动能力既有被动性,又有主动性。在人的感知、形象思维、判断、主观行动方面,由于我们需要储存和加工外来信息,但是,储存和加工外来信息是一个主体接收外来信息与主体协调、处理外来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个体的不同,具有异质、具有差别——这是本能意识的主体化、个性化。本能意识的主体化、个性化导致了人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主观行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化、个性化。这是本能意识的自主性、独立性、主观能动性。这种本能意识的自主性、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反映在人的个性、气质方面,就是人的自由性、独立性。在这个意义上,人的个性、气质的自由性、独立性原本就是建立在人的本能意识的基础上的个体人的自然天性。至于人的理智性、觉悟性、思想性,则是个体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必然取舍、必然选择。
以上内容,是对于人和动物个体本能意识或本能的设限和界定。可以看出,本能意识或本能对于人和动物个体的支配作用,通过本能意识或本能与生俱来就有的两大特性得以实施。本能意识或本能的两大特性分别是:本能意识或本能对于外在世界的经验性;本能意识或本能的感性直观性、感性超验性。也就是说:一方面,本能意识或本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是人和动物个体对于自身及其外在环境不断进行感知、感应的经验积累过程。就动物界而言,在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遗传基因的进化过程,外在地表现为经验积累的过程,这是人和动物从生理反映到心理反映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就是人和动物从被动地顺从环境到主动选择环境、主动改造环境的过程;另一方面,本能意识或本能的经验积累模式是感性直观的模式、感性超验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人和动物的经验积累模式主要取决于人和动物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动物种群固有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认知过程虽然在本能的发展、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但是,生理机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能或本能意识的动力所在。本能意识和本能的两大特性,表达着本能意识和本能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表明,虽然表面上看,动物的发展、演化是从被动向主动的发展、演化过程,但是,这种过程始终离不开外在自然的推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本能意识和本能的发展、演化过程,原本就是一个被动的过程。除非伴随着人的社会化,当人超越了自身的本能意识,将人关于外在的自然经验上升到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思维为表达形式,以价值判断为衡量标准的时候,人的心理这才超越了动物特征的本能机制,从而才具有了人的精神需要和人的精神境界的不但升级、改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