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记-孑孑津渡凉

作者: 江柳_ | 来源:发表于2020-11-08 16:28 被阅读0次

    《望海潮》

    关河冷落,千里烟波,白衣堪折风流。星潮拍窗,倚舟闲酒,欲听江山寻忧。清秋不似秋。双枝染葱翠,长桥拥柔。一夜白头,两三星火昭关口。

    谁人衣袂翩跹。披霞追星点,河岸云纤。窈窕轻展,低眉顾盼,潋滟灯火阑珊。孑孑津渡凉。阑月踏竹影,掀皱秋江。也曾风光北固,万里汴京路。

    十月五日自杭州至镇江有感

    几年前填的一首词了。沿着大运河一路游学,沿着这条经常被人们遗忘却意义重大的水源。它承载了太多文化,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今晚的这轮明月也许曾清冷的拂照过公元1002年的大地,那个第一次来到杭州的年轻公子,让我念起那个自称白衣卿相在青楼楚馆为歌女们作词的男子,我是怀念那个人和那个时代的。柳永也许并不是真风流不羁,而是终日用纸醉迷金的生活让自己忘记,仕途葬送在自己一首词里,他可能也是后悔的吧。最后也只能是苦笑着自嘲是“奉旨填词”,将自己一片真心逢与懂他的歌妓舞女们,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都写在词里,留给后人,只要千年来等到一个知音也就够了。

    耳机里放着一首《云舒》,坐在游船里看着窗外不同的景致,仿佛在窥探着千年前的秘密。零星的星光落在水波中已经消失不见了,浪潮一下下的拍打着船舷,月光依旧照耀着这片山河,这里每一处都有着他自己的故事。

    入了十月已经是秋天了,但是江南的晚风依旧是暖的,枝头也是绿色的,与北方的十月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镇江有一处西津古渡,曾经是古渡口,因为长江江面南涨北塌,现在已经不在江边上了,与长江有一小段juli,现在这里就变成了一条有着唐宋元明清风格的古街。唐代时的金陵不止是南京那么大,当时就连镇江也被划在金陵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金陵渡。这里在唐宋时是很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在此候船,比如李白,孟浩然等人。最出名的便是宋朝一代名相王安石在此处乘舟北去,到瓜州时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唐代诗人张祜(hù)为这里题诗一首“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西津古渡上还有一座昭关石塔,是因为石塔上刻有昭关二字才因此得名。但是此昭关并不是伍子胥过昭关的那个昭关。

    走在唐宋时的青石板街上,我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古人相会。那些让我流连忘返的风姿风采,那些个风华绝代的人,映衬着的是那个令我心旷神怡的时代。如今只能在诗词歌赋中,在古籍书卷里梦回那个时代,与他们相会了。虽然不能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还能有幸做一个后来者在前人的文字里寻找他们的痕迹,也算是一大幸事吧。

    刚下过一点小雨,夜里有些凉了。喜欢热闹的人们正在商业的古街上买东买西,我却一个人带着耳机站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忍不住想起那远离了长江的金陵渡。它是否也会在孤独的夜里怀念起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时代,想念起自己曾经的辉煌呢。

    车路过长江,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岸边有一片竹林,斑斓的竹影映在江面上,秋夜的江水匆匆流过,竹影却丝毫不被影响,只有秋风拂过,带起一片涟漪。

    突然想到王勃的一首诗,虽不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般豁达自信,却是少有的宁静,正好耳机里切到一首二胡的纯音乐《江山此夜》。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图片来源:伊吹五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旅记-孑孑津渡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eh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