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边界,都被自己的成长环境与个人偏好塑造,各有不同。例如:
父母辈往往比年轻子女对边界需求更少,因为他们大多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长大,个人意识淡薄;
内向的人则常比外向的人边界感更强,更需要个人空间。
所以,解决边界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更多需要亲子之间坦诚沟通。
在这里,十点君为大家提供两条沟通思路。
1. 探索并明确边界
每个人的边界都是“独家定制”。
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清晰彼此的边界在哪。
如果是要和父母沟通的成年子女,可以从自己的感受下手。
哪不舒服,从哪找原因。
例如,总被父母盘问恋爱细节,有人不舒服的是,觉得恋爱私密,不愿分享;有人则是不喜欢被父母强灌建议。
如果是要和未成年子女沟通的父母,则要先确认自己的底线:例如不能逃学、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等。
然后和孩子明确这些原则性问题。
除此之外,其他问题则可以和孩子平等对话,鼓励他们诉说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一起寻找平衡的中间点。
2. 定一些小规矩
曾有心理咨询师说:
“比起直接拒绝,更好用的方式是,允许别人进入自己的边界,只要对方能尊重一些小规则。”
例如,不愿被父母干涉恋情的子女,可以和父母沟通:
只要他们尊重最终的决定权在自己,那么可以和父母分享恋情,也愿意听他们的意见。
例如,在管教未成年子女的学习问题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学习目标。
只要孩子达成目标,他就可以自行决定自由时间;反之,就要被父母监管。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网友小时候被母亲偷看日记后,从此不再写日记。
长大后,她无意间发现爸妈年轻时的“情书”,就电话母亲,一字一句念给她听。
女儿“大仇得报”,母亲则玩笑式地回骂女儿。
小时候一触即发的“大问题”,就在母女俩的“互怼”中轻巧翻篇了。
其实家人就是这样的。
没那么多原则性问题,多的是日常琐碎摩擦。
计较了,就会小事化大;换个角度看,便大事化小。
除了在关键问题上,要确认清晰边界外。
其余的事,何不幽默应对呢?
你们曾在和父母或子女的关系中,因为“边界问题”产生矛盾吗?
又是如何看待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呢?来评论区和十点君唠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