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肖申克的救赎》,你可能会想到那部久负盛名的同名电影,虽然在1994年角逐奥斯卡时它败给了《阿甘正传》,但随着时间的沉淀,这部影片就像陈年的酒越发醇香。
任何情绪下的每一次重温,都同样能带给人莫名的感动以及无尽的思考,它是我心中的无冕之王。
此文算不上书评或影评,是对小说和电影的回顾,是对作者斯蒂芬·金和这部IMDB和豆瓣双料第一的经典电影的致敬。
《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芬·金四部中篇小说合集的首篇,冠之以“春天的希望”,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故事,我读了两遍篇幅不长的小说,又回看了一遍电影,影像、文字在脑海中交织成一个个立体的画面,总有些精彩瞬间挥之不去。
27年后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才明白生活可能也会成为每个人最大的监狱。
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的故事。
妻子偷情并和情夫一同被杀,以理性著称的安迪在事发那一天恰巧因痛苦喝酒不清不楚,法庭的自我辩护也是理性到没有得到任何陪审团成员的同情,而后蒙冤进入肖申克监狱。
刚入监狱的安迪饱受欺凌,后凭借自己的知识帮监狱长理财,与能为狱友获得各种商品的瑞德成为好朋友,以个人魅力帮助狱友学习而在狱中立足,不动声色、步步为营,最终凭借惊人的毅力用一柄小锤挖通监狱成功出逃,并揭露监狱长罪行,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在我眼里安迪就是圣者,他在救赎自己的同时,也在拯救狱友们的灵魂。
01 屋顶上的啤酒
印象最深刻的是,安迪在受到“三姐妹”(同性恋)不断骚扰后的第一次逆风翻盘!
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里面最冷面冷心的狱警免去了一大笔税,作为交换条件,安迪的伙伴们每人可以喝三瓶冰镇啤酒,忘不了天台上那动人的场景:
夕阳西下,所有的囚徒面带微笑,望着晚霞,吹着微风,尽情的享受啤酒的美味,惬意的仿佛造物主般自由,那苦中作乐获得的一点点幸福,格外令人珍惜。
安迪窝在凉荫下,带着一丝奇特的微笑,看着伙伴喝啤酒,阳光洒在安迪的脸上,那笑容仿佛带上了神圣的光芒,这是对自由的向往。
用瑞德的话,他们就像在修着自己家屋顶一样,轻松自在。
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名字叫,自由。
对于罪犯来说,这是奢侈的。
对于安迪来说,这是一次胜利。
至于请到“圈子内”的人喝到啤酒,这只是顺带手的事;领到这些人情也是顺带手的事;就此受到“圈内人”的另眼相看和尊崇也只是顺带手的事。
让人最爽的仿佛是,“三姐妹“再去欺负安迪时,监狱最冷面冷心的狱警出来帮忙了。
打的“三姐妹”中的老大彻底成了残废,转到低警戒的监狱里度过残生。
安迪等于有了一张护身符!
为什么狱警会出面解决?
我想不是狱警好心,也不是狱警为了报答回馈安迪帮他解决了继承哥哥遗产不需要交税问题,
而是因为,此刻,甚至往后,他的利益是和安迪的安危绑定在一起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利益共同体”。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在商业上的应用,特别合适。
聪明人巩固利益,打造利益共同体!
老布的离开
老布,一个年过八旬的老罪犯,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生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但他在狱中的生活还不错,不仅能养个乌鸦当宠物,还能管理图书馆,给其余的罪犯送书。
闲暇之余,还能配合瑞德搞一些地下交易得到些好处。
可这么一个步履颤颤的老人,在即将老死之际,得到了释放,最后都不得善终。
我看电影考虑过小旅馆的老板发现老布的上吊身体之后,一定就是拉着送去“乱葬岗”了,陪伴他走最后一程的不是乌鸦就是秃鹫。
人死后,连入土为安的权利都没有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如果监狱不把他释放出去,那解决他后事的事情就落到了监狱的头上,难道还要给罪犯养老送终?
释放,是最低成本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老布不愿意出去?
他也不傻,自然能预想到自己出去后的结局。
妻子儿孙可能没有,抑或是比他还先去世了,更或者是早就断了联系。
就剩他孤零零一个人生存在世上。
可这都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一个人被囚禁久了,不被囚禁都会难受!
你第一次听到这话,可能会玩笑着说,“人呐,就是犯贱”。
可仔细去想一想这个问题,会发现这是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问题。
瑞德给它下了个定义,“被体制化”。
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制度下画地为牢。
很多人都在吐槽,为什么明天又是周一,不想上班......
可当你真的有一天没有工作了,你会发现你开始心慌,没有着落感,那种感觉比每天有领导逼着你交PPT更难受!
这就是瑞德说的,“这些墙很有趣,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开始适应它们,等你适应了它们,你开始离不开它们”。
想一想,我们离不开的又岂止是生活中的“框架”?
有没有想过,夫妻关系中的难舍难分也是一种“被互相改造过”的缘故?
大家不是离不开,只是不愿意改变了。
正如瑞德的那一滴尿,没有批准,都不会出来。
03 广场上的音乐
坂本龙一曾说,音乐就是灵魂本身。
不可否认,音乐是最接近人类灵魂的媒介。
安迪在广播室又“皮了一下”。
不仅打开了唱片机,还打开了外放,以至于整个监狱的广场上都飘荡着《费加罗的婚礼》。
每个狱友都静止了,沉醉在这天籁之音里。
用瑞德的话,"从未搞懂她们在唱什么,也不想搞懂,只知道难以言传的美,美得让人心碎。"
歌声直上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刻,肖申克的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莫扎特的音乐唤起了安迪内心美好的情愫,也同时复苏了所有犯人内心深处曾有过的温暖。
这个东西叫,“希望”。
这个时候电影开始扎观众的心,也开始点到主题,主题就是“希望”。
人该有希望,被法律判了死刑,要有希望。
被生活判了死刑,如老布、瑞德,人也要有希望。
天籁之音,穿越围墙,它以穿云破雾之势冲击着肖申克监狱,驱散了所有的禁锢与束缚。
电影最后,瑞德也被释放,如果不是安迪给了他“希望”,说不定瑞德也会像老布一样,找根绳子把自己吊死。
这个希望的种子,就是“责任”。
安迪说,你出狱后帮我做一件事情,去他和他老婆定情做,爱的树下,找一块黑色火山石。
那里有我留给你的东西。
其实,安迪大可不必费这心机,费心机的目的就是,留给自己的老友一丝牵挂和希望。
也是他对待人的方式,留给对方善意。
04 做自己的主人
电影中安迪和瑞德的最后一次在监狱墙根下的对话,让我深受感触。
他是这样说的,“我爱我的妻子,她是我杀的”,我们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他是说自己因为缺少对妻子的关爱,以至于妻子找别人寻求爱意,间接杀害了妻子。
随后一句话,重点来了。
他说,我已经在这里坐了19年的监狱,算是抵偿了自己的罪过。
人的对错、功过、是非,该是由一纸法律文书决定的?还是历史笔书决定的?
话说,公道自在人心。
你的被评判可能也在你自己这里。
别人对你的评价、评论可能都是为了佐证你对你自己的评价。
很多人说,
“我上了一天班,领导对我不认可,我感到好挫败。”
“我拿这些钱,就干这些事儿,想让我多干,没门。”
如果你在意了,评判一定在你自己这里了。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翼太光彩。
光彩的羽翼,丰裕的内心。
当人的内心足够丰裕了,那些评判的声音自然消失了,或者说,不起作用了。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27年前,《肖申克的救赎》初次上映后,虽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得到7项提名。
但是票房惨淡!
的确,它是一部“余味儿”很大的电影,随着观者的年龄增长,更会有不同
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每一片羽翼上,都撒满了自由的光辉。
雨夜,电闪雷鸣,安迪穿越监狱五百码长的污水管道,终于迎来了自由,他在雨中脱去囚衣,张开双臂,拥抱天空,此时的我已经泪如雨下,我仿佛看到了一朵坚韧的自由之花傲然绽放。
安迪,用了近20年的时间,凭一把小锤子,凿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他像一只浴火中重生的火凤凰,穿越污浊,飞出了炼狱的火坑,到达了自由的彼岸。
不要把自己困在内心的监狱里,时刻准备好越狱吧!
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重生后的安迪驾驶着跑车,带着标志性的神秘微笑,跋山涉水驶向宁静蔚蓝的太平洋。
终于,安迪和瑞德两个老狱友在墨西哥一个叫作芝华塔尼欧的小岛重逢。那里没有回忆,没有未来,只有温暖的海洋,那是安迪托付余生的地方,那是有梦想的人向往的天堂。
图片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的最爱,无论是斯蒂芬·金的小说还是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电影,它们都很好的诠释了希望与坚韧,自由与友谊。
屋顶喝啤酒,天籁般的《费加罗的婚礼》,狱中图书馆,床头女星丽塔·海华丝海报后隐藏的通往墙外的救赎之路,树下信与钱的传递,结局中海边的相拥....这些温暖的细节让肖申克监狱不再恐怖冰冷。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芝华塔尼欧,海边那一片宁静的湛蓝告诉我们生命可以更广阔,希望可以更美好!
《肖申克的救赎》是安迪的自我救赎、是对瑞德的救赎、是对汤米的救赎,更是对监狱长的救赎,每个人的内心被希望触动着,并逐渐获得了灵魂的救赎。
这是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
这是一次灵魂深处的荡涤,
这是一段恒久的患难友情,
这是一部不朽的励志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