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二十四孝之“鞭打芦花”

游二十四孝之“鞭打芦花”

作者: 安雯 | 来源:发表于2023-01-26 13:52 被阅读0次

    春节的假期临近结束,想起了小时候常听大人讲的故事《鞭打芦花车牛返》,发生故事的地点就在家附近3公里的山后面。记得当年和先生高中同学时,讲起这个故事,他说故事发生地就在他们家附近,当时觉得挺玄乎,不敢相信几千年的故事竟在身边。几年前先生又多次提及,但我们都没有想去看一看。今天终于启程圆梦。

    故事原型:闵子蹇的故事

    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小时候,闵子蹇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再娶,后妈又生了两个儿子,但三个孩子对待不同,冬天缝棉衣,两个亲生儿子里面是厚厚的棉花,而闵子蹇的衣服里是蓬松的芦花,说起来还真是虽然千年过去,冬天河边依然处处可见芦苇开满了芦花;芦花看上去虽然很厚但并不保暖。闵子蹇穿上,也没有告诉父亲。

      一天,父亲带着兄弟三人驾车外出,让闵子骞在前面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打颤,手无法握住缰绳。父亲见状很生气,说:“你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越说越恼火,夺过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一下把棉衣抽破了,芦花飞了出来。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决定休了继母。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父亲不要休了继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大意就是继母在,只有自己一人受苦;休了继母,两个弟弟就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令继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和好了。从此,继母对三个孩子也视同仁了。鞭打芦花车牛返也是得此而来。

    因为此事,孔子称赞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我们要前往的地方叫车牛返村,在一个山脚下,也就是我们村后山的对面,婆婆说翻过山就到了,以前她去过几回。一个翻过山就到的村落开车花了20多分钟绕过山才到。

    导航在一个大空地停止了,除了一座寺庙和空地旁边的墙上一幅鞭打芦花的图片,再无别的东西。这让我们不免感到失望,说好的景点呢?哪怕一幅人造的痕迹?没有。周边是村民的房屋,春节期间三五人在屋前晒着太阳。抱着不死心的状态向他们打听。

      这一打听果然有线索,像我们这种自小长大在这片土地的,乡音就是一切的通行证,操着土土的家乡话,才在一个山坡下找到一块碑。民国乙卯距离现在也有100多年了。

      我们一家三代人站在碑前,婆婆对着女儿讲起了这一段故事,千年的故事,百年的碑,此时此刻七旬老人对一个十岁孩子的讲述,那一刻把历史人文和亲情都连接起来。如此自然和谐,回想起来弥足珍贵。

      后来得知另一处也有一个闵子蹇祠,谁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几千年的变化早已物是人非,今天的人如何看待才是最重要。对于我们似乎又有了新的意义,婆婆和我们很少一起走走看看,今天带她走过她生活过的地方,她随处一瞥张口就来的地名比我们更娴熟。而我在小时候听外婆奶奶讲述的大演武原来就在眼前。犹如一种从梦中到现实,从现实回到梦中的一种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二十四孝之“鞭打芦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fs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