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作者: 灿烂阳光_d60a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15:53 被阅读0次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一、说空如来藏

    (一)斥破妄心以开奢摩他路

    一切众生,莫不有心,而常住之真心难悟;一切修行,莫不有定,而自性之妙定难明。阿难欲请如来开示成佛妙定,如来即从阿难因地之发心问始。阿难答佛,因睹如来三十二相好,心生爱乐,因此发心出家,愿意舍离生死。阿难不知此爱乐之心,即是妄想分别、生死之根本。佛即感叹地告诉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1. 破妄识无处

    如来于是征问阿难:当初发心出家,既是缘于见到如来三十二相好,而产生渴仰爱慕的心情,那你阿难是以什么来见?见了之后,产生爱乐之情的又是谁?阿难回答说:是因“眼”见如来胜相,而“心”生爱乐。佛告阿难:从始以来,使你不断流转生死的,即是心和眼睛的过咎;如果不知心眼之所在,即无法降伏扰乱本性的尘劳烦恼。我现在问你,你可知道心和眼睛在什么地方?阿难于是婉转答出七处:初执心在身内,次执心在身外,三执心潜眼根,四执心分明暗,五执随合随有,六执心在中间,七执一切无着。一一皆为如来所破斥,欲求识心之处所,而了不可得。

    2. 斥妄识非心

    阿难进而求佛开示真心的所在,如来先为阿难开示真妄二种根本: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随后举拳,再次征问阿难:到底以什么为心,而能知道如来拳相?阿难回答说:这个能推究寻逐的,即是我阿难之心。佛于是呵斥阿难说:这不是你的心!这是当前的尘境,在你的心中所投射的虚妄相,而引起之种种分别心想。就是这个妄想心,迷惑了你阿难的真正本性。由于你从无始以来,一直到今生,都认贼为子,以致遗失元常不变的真性,枉受生死轮回之苦。

    3. 推妄识无体

    阿难于是争辩说:若此能推理思维分别、能修善造恶的不是心,我阿难岂不成了没有心之人,同于土塑木雕的偶像了吗?佛于是开示阿难:一切诸法所生,皆是由真心随染净诸缘所起之幻相,相妄性真,若推究它们的根源,其实皆以真心为其体性。假若此推理思维分别之心,离开六尘境界,别有能分别的自性存在,就是真心了;若此分别性离尘无体,这就是缘尘分别影事,若执此以为真心,则当尘境变灭时,法身同于断灭,还有谁去修证无生法忍呢?

    阿难至此,方知一向所执皆非,但又不知真心之所在,与诸大众皆默然自失。

    (二)显示真性令见如来藏体

    阿难舍妄求真,进求如来开示寂常妙明之心性。如来首从胸前卍字放光,以表显真之相,然后以种种善巧方便,为阿难开示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1. 带妄显真

    若就众生之份上,实在无法指出个纯真无妄之真心来,而如来有善巧方便,明知见性带妄而不说破,乃克就六根门头,十番直指见性为真心,令阿难亲验不动之本真。

    一显见是心:借盲人虽无眼,而仍能见暗,显能见的见性是心非眼。

    二显见不动:借主人常住而客不住,虚空常寂而尘动摇,显见性常住不动。

    三显见不灭:借色身虽有老少之别,而观河之见无别,显见性一向不生不灭。

    四显见不失:借手臂首尾互换为正倒,而臂无增减,显见性虽颠倒而不失。

    五显见无还:借明暗、通塞、同异、清浊八种尘相之可还,显见性无往无还。

    六显见不杂:借物象虽有千差万别,而见性则朗然一照,显见性不与物杂。

    七显见无碍:借器有方圆大小内外,而空无形量,显见性转物则自在无碍。

    八显见不分:阿难疑身、见各体,如来明万法一体,显见性一真绝是非之分。

    九显见超情:就见精非因缘自然,离四句绝百非,显见性超情不堕外道权宗。

    十显见离见:见精虽离缘,而尚未离其自相,显真见犹离自体中一分见妄。

    关于见性与三番所破妄识之区别,如下文识大中所示: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根尘相对,一念未生之际,但如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无别分析,即六根中不动之性;一落入分别,标名指姓,即属识心。

    2. 剖妄出真

    接着,如来进一步指出,前来所指之见性,乃带别业、同分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二种见妄若除,则能断除分段、变异生死之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又进为开示,本觉妙明真心,性非和合及不和合,密示万法一体之旨。

    交光大师说:上文之带妄显真,如指璞说玉,虽珍贵非虚,而粗石未剖,美玉未莹。剖妄出真,则如剖璞出玉,精莹焕发。前文之破识,破至无体,是为真破;此处之剖妄,实体反露,所谓不毕竟破,似破而实显。

    3. 会通四科

    接着,如来更进一步指出,所指真心不但近具根中,实则远赅万法。故剖析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一诸法,相妄性真,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即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由本如来藏,常住不动,体恒无变,故非因缘;由本如来藏,妙明周圆,用恒随缘,故非自然。

    4. 圆彰七大

    地、水、火、风、空、见、识,是为七大。七大即前四科之总相,四科为七大之别相,法本无殊,所阐明的义理则有浅深之别。前四科是约藏中已发现者而说,属于事造之七大,一一会归藏性,故称其“本如来藏”,以明即事即理。七大是约藏中未发现者说,属理具之七大,一一含具藏中,故称其为“如来藏中”,以明全性全相。

    四科方谈一一诸法,相妄性真,全事即理,悟此能入理事无碍法界 [1] 。

    七大则进一步指出,一一诸法皆周法界,圆满十虚,尘刹普融,故总名为大,如每一星之火,皆有洞烧之极量,悟此能入事事无碍法界 [2] 。

    (三)阿难明心生信

    阿难大众,闻佛开示至此,各各自知,真心自性涵容周遍十方世界,返观父母所生之身,如十方虚空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了然自知,悟获本有妙心,原自常住不动。于是阿难说偈,赞大定之稀有,发愿早登无上觉道,广度众生。

    二、说不空如来藏

    富楼那疑问:如来藏妙真如性,清净本然,为何会忽然产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此疑众生因性有始)

    佛答: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从细至粗,故有世间诸相;惑业苦三,相续不断,故有世界、众生、业果,迁流不息。

    富楼那问佛:众生心与如来究竟觉心,平等无二,众生既能迷真起妄,则诸佛如来,证得妙空明觉后,何时复起无明,而生出世界、众生、业果等有为法?(此疑如来果德有终)

    佛举四个譬喻,回答富楼那所问:(1)迷方喻,说明方向若悟,即不重为迷,且此迷本无因,喻指无明本空。(2)空花喻,说明空本无花,但由翳目妄见,喻指万法现无。(3)金矿喻,说明矿炼成金即不重为矿,喻指诸佛如来,既转烦恼,得成菩提智德,究竟不变,更不再有烦恼。(4)木灰喻,说明木烧成灰即不再为木,喻指诸佛如来,既转生死,得成涅槃断德,究竟无生,更不再受生死。

    三、说空不空如来藏

    又,富楼那问佛:地、水、火、风、空等,本为相生相克,为何如来说五大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不相陵灭?

    佛举虚空体非群相,而不碍明、暗、动、清、浊、霾、映等诸相发挥。又举如人水中观于日影,百千人同观,各自行走,则各有日随其人而去,而日影原本虚无,故说一说异都不正确。说明一切诸法,循业发现,观相元妄,观性元真,性相圆融无碍,以答五大圆融之难。

    如来次依“迷悟心”对辨二种缘起,依染缘起执成有碍,依净缘起而融成无碍。又依“本来心”圆彰空、不空、空不空三如来藏性。显理至此,可谓彻法流之底,穷性海之源。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大定,诚为自性天然之本定。必当圆悟此理,依理起行,方成了义之修证。

    富楼那又疑:一切众生,何因会有无明,自蔽三如来藏之真心?

    佛举城中演若达多,以一日照镜之因缘,忽爱镜中人头眉目清晰可见,嗔则己头不见面目,迷头奔走,然狂起狂歇,头本自如,以说明“无明无因”的道理,但能放下执著之心,则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来周遍法界,不从他人而得。

    阿难转疑:佛前既排因缘、自然,而今回答富楼那,又语带因缘,疑佛自语相违。

    佛则示以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则因缘自然,皆为戏论。

    第四部分,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一、因果相同选根直入

    阿难请示修门,求佛不舍大悲之心,开示会中的迷昧大众,毕竟获证如来无余涅槃的根本发心之路。

    (一)分门以定二义

    佛即告诉阿难: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1)修因同果:决定以不生灭性为因地心,旋转五浊虚妄之灭生,脱粘内伏,还复本元之觉性;得此妙明本觉,无生灭之性,为因地心,然后再圆成果地上的修证。(2)从根解结:六根奔尘趣境,发业润生,乃烦恼之根本所在;六根返元,脱离尘妄,即是解脱根本。故佛教阿难,不要随着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十二种有为尘相,奔逐流逸;但依六根门头,选择一圆通根,一门深入,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则其他五根粘尘之妄,应拔圆脱,自能速成无上正觉。

    (二)验证以释二疑

    阿难闻佛说,六根若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十二诸有为相,即心境脱节,就没有根结的体质存在,却误作离开尘境,完全没有性体(根性)。佛因此令罗睺罗击钟,以验闻性不灭;引梦验常,以验闻性不昏。

    阿难求佛进一步开示结元之所在,如来引十方诸佛来证,但指六根即是缚结之元。且六根之中,从细到粗,含有六个缚结(所谓六结,是指五阴生时,从细至粗,识阴先起到色阴为终结。前四阴,每阴一结,色阴有二结,共成六结,详见经中所示)。若欲解除六根中的缚结,必须选择一圆通根,深入而修,六个结若都解除了,则一结之名亦亡。

    (三)绾巾以示伦次

    阿难求佛开示“六解一亡”的真义,以及解结的伦次。如来于是绾巾六结,以示结之伦次。结既次第绾成,当依结心次第而解。解末三结(6.5.4),先得人空;解次二结(3.2),得证法空;解第一结,则俱空不生。六结若总解除,则一结之名亦亡。这就名为菩萨从三摩地得证无生忍。

    (四)冥授以选本根

    阿难求佛冥授圆通本根,佛敕诸圣各陈得入圆通方便妙门。前二十四圣皆为略说,末后观音菩萨广陈耳根圆通,次第解结修证过程,以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成三十二应,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佛敕文殊菩萨拣择圆通,文殊菩萨拣二十四圣,而独选耳根圆通,为浅深同依、三世同修的至妙行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fv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