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猴年,年初闹得最沸沸扬扬的一个话题是“六小龄童该不该上春晚”。刷屏的美猴王勾起了我童年无限美好的记忆。
每回放学以后守着电视等着美猴王的出现,广告出来了都不舍得换台(我的近视眼是不是跟守着电视看美猴王有关?)听到“西游记开啦”变立马扔下铅笔守着电视的情境到现在想想也是有趣,令人怀念。
美猴王的七十二变,怎么都不会死掉的不死之身,火眼金睛一度让美猴王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神。我们会觉得如来佛祖是最愚蠢的,明明孙悟空翻个跟斗就能取回经书,干嘛让唐僧带着俩武功不咋样的人去走那么多路,遇到那么多坏人。唐僧太俗了,傻傻分不清谁是妖怪,就知道念紧箍咒,就知道赶孙悟空走,明明孙悟空就没做错嘛!猪八戒就知道吃吃吃,不行了就嚷嚷着回高老庄,而沙僧是比较稳重的一个,会调解师徒彼此的小矛盾。就只有孙悟空好!想去哪去哪,飞那么高那么快,天上地下听到他的名号都得礼让三分、怕上三分哩!偶尔会耍点小泼皮,小无赖,闹点小情绪,在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面前躺着四肢乱舞,闹着就不走,得到自己满意的答复了就拍拍屁股大摇大摆地走出去;调戏猪八戒,叫呆子的那声,那眼神,真是能撩万千少女的心哪!(比如说我就被他迷倒了,一度希望我以后的对象能有他那么神通广大,那么可爱)
后来慢慢地长大了,到了青春的敏感期,再看三打白骨精的桥段,唐僧赶悟空走的那一刻,会伤心;唐僧请回孙悟空,师徒见面的那一瞬,我都有悄悄地流下泪来。
再后来,就避免看这样煽情的片段了。
再再后来,我怀念那个时光,因为现在的我,再也没有时间好好地重温童年的经典。
慢慢地也明白了西游记向我们传递的另一种感情,不再是单纯的偶像膜拜,而是放在在作者吴承恩的那个年代的那种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西游记实际。传递的是社会的纷乱复杂,道教(天庭一方)与佛教(如来佛祖一方)的冲突与矛盾。
但是现在,我却感受到另一种感情,那就是师徒四人哪怕闹矛盾也不会分开的如亲人般的兄弟情。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他们四人也因为这部戏结下了一辈子的友谊。戏里戏外,他们四人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难免会有矛盾,但一辈子的友谊是靠包容来维持下去的。而我们现在嚷嚷着别人怎么不好怎么不好,嚷嚷着越来越孤独,没有知心的人,似乎孤独是一个社会潮流,再看他们四人一辈子的友谊,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呢?!
当时导演的敬业,演员的尽责,也是值得我们及大多数艺人学习的。我们或许会耗费巨资,拍一部很热的剧,但是这个劲过去呢?能经得住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喜好的,能在社会滚滚洪流中不被卷走的又有几个?与其这样,与其耗资翻拍经典,不如沉下心来,创造一部永远无法被超越的经典!
说来惭愧,我是因为“六小龄童该不该上春晚”这个话题引出的许多有关《西游记》的事件才知道许镜清老师的。或许你从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或许你不知道《云宫迅音》是什么,但你一定对《西游记》开头的音乐熟悉,猴儿从石头蹦出来的那个情景的配乐,便是由许镜清老师作曲的《云宫迅音》,而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在猴年开一场西游记的音乐会!
思想随心所欲地游走,拉着西游情这跟线随意放飞。最美不过经典,怀念不过西游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