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统学习方式很无趣?不如来一次知识IPO吧!

传统学习方式很无趣?不如来一次知识IPO吧!

作者: 棕棕的思想夜宴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05:51 被阅读0次

    棕棕的原创n+11篇

    全文约3800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标签|学习方法

    首发:棕棕的思想夜宴

    什么是知识IPO?这个概念出自哪里?

    知识IPO这个概念出自于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它不是人们以为的那个“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而是: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

    O:输出产品(Output)

    知识IPO与传统学习方式有几个区别:

    1. 前者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主动性学习,后者以理解课本知识考出好成绩为目标被动性学习。

    2. 前者不限渠道不限方法,比如“人、网、事、书、课”全面包围,后者通常以“课本、老师、试卷”为准。

    3.

    前者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设计成产品以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后者通常限于熟记理论而非实践验证。

    这些区别写出来一目了然,经过对比,你自然就能知道哪一种方式最适用于你的现状。

    那如何进行知识IPO呢?

    第一步:提出一个好问题

    好问题需要符合这三个要点:真实,高价值,能被解决。

    为什么这么说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上每个属性的反面解释:虚假的问题不需要解决,低价值的问题解决了对你目前状况的用处也不大,不能解决的问题任你想破脑袋也没有答案。

    前面两种或许还好理解,什么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举个例子:如何改变世界?如何成为百万富翁?……

    这些问题没有给出具体的情境和定义,显得大而空泛,令人不知从何答起。

    如果我们先定义一下“改变世界”的意思或者缩小问题范围:

    如何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改变影响下一代?

    成为优秀教师需要哪些技能和素质,该如何提升自己以达到要求?

    ……

    这样问题才成为“能解决的。”

    第二步:解决问题

    《认知天性》中提到一个概念:生成性学习。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遇到一个问题/事件,先尝试自己分析/解决,然后再去看别人的解决方案或其他优秀答案,这样能够让自己对正确方法的印象更加深刻。

    “冯唐读史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冯唐读史书,每当看到书中的人物陷入困境或遇到难题时,他就会把自己带入角色去思考,如果是他会怎么做,然后对比自己的想法做法和书中人物的想法做法。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优势和局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提升;再比如将别人的故事转换成自己的故事,形成心理表征,遇到类似事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等等。

    说回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问题或麻烦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我们凭直觉能想出一些解决方案,也很难做到方方面面考虑齐全。这种情况是大家普遍会遇到的,那能不能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模板,帮助我们每次都更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呢?

    这就要提到查理芒格所说的“思维模型”了。

    ①用“思维模型”分析

    解决问题可以使用的思维模型有很多,先给大家分享一套组合拳:结构分析(静态)+流程分析(动态)。

    比如我们面临这个问题:如何举行一场社群线下活动?就可以使用5w2h分析法(它包含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即“WHAT、WHO、WHEN、WHERE、WHY、HOW MUCH、HOW”,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花费多少,怎么做。

    前六种属于结构分析,最后一种属于流程分析。

    进行结构以及流程分析之后,便可以对每一个组成部分和执行步骤细化及优化,最大化保证整体计划的成功执行。

    ②实践验证方案

    想知道经过分析后得出的方案是否合理,仅仅纸上谈兵是不行的,马克思早就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想(理论)和做(实践)之间往往是有差距的,如果不去做,仅仅停留在想当然的“完美方案”中,你就永远不知道这套方案放在现实中的优势和缺陷。

    举个例子,创建“思想夜宴群”后,笔者遇到了很多从未想过的问题,拿各种思维模型分析之后,应对方法也初步浮现。

    这些方法真正实践之前,只是理论上行得通的,具体效果如何,能否解决问题,还是要看实行后大家的反馈才能知道。

    果不其然,实行之后得出这些结论:有的问题会自动解决;有的问题比想象中更难解决;有的解决方案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

    如果不实践,得不到反馈,那么对于这些解决方案,我永远会以为从理论上讲是好用的,又怎么能发现不足之处呢?

    ③对比反思复盘

    怎么才能从一件事中学到经验?

    《认知天性》中是这么说的:有些人似乎从来不学习,学与不学的一个区别可能就在于,人们是否培养了反思的习惯。

    反思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比自己的成果与心理期望(考虑到的方面)的差距,对比自己的成果与其他优秀案例(未考虑到的方面)的差距。

    反思涉及数种认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以及记住经验。

    例如:检索(回忆最近采取的解决方案)、细化(把未想到过的方案和尝试过的方案联系起来),以及生成(分析如何解决新问题)。

    把反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完成了一次复盘(复盘是象棋术语,指的是每次博弈结束以后,双方棋手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

    用思维模型来分析问题,用动手实践来验证方案,事后进行反思复盘便是“解决问题”的三大步骤。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完成了一次生成性学习。

    第三步:输出产品

    可能有人要问了:分析或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思维模型可以使用,那么如何辨别什么模型适用于什么场合呢?

    答案就是:通过一次次在不同场景下组合使用各种思维模型,我们可以总结提炼出“心智模型。”

    也就是说,心智模型=思维模型+应用场景。

    这些心智模型相当于头脑中的App,你能明确了解每一个App的适用场景,随用随启。

    就像你熟练运用印象笔记来收集资料和管理计划,运用幕布来写文章大纲和拆解,运用百度网盘用来保存照片和文件一样,你也会熟练运用心智模型A来进行人际沟通中的“职场沟通,”心智模型B来进行个人成长中的“阅读学习”等等。

    当我们的某一个心智模型日趋完善,就可以考虑将其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初期以“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形式将这款“心智模型App”传播出去。

    如何传播呢?这就要依照《跃迁》里提到的“将能力包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刷出去”的方法,比如“生涯咖啡”“百元方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摒弃这种心态:好不容易学到的知识,好不容易得来的经验,怎么能这么轻而易举让别人知道,怎么能这么廉价地“卖出。”

    对于这种心态,古典老师的看法是这样的:

    “一手知识这种东西,就像春天的种子,越分享越多,再放一年就捂坏了。”

    “事实上,最好的检验输入的方式就是输出,而检验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实际解决一个问题。帮别人解决问题,看似是他人“白白”获益,但是自己也重新打磨了思想,修正了很多错误,自己的收益更大。”

    “你本来就要学习,不如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今天学到了什么#。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看看高手是怎么做的,你就能明白:只有先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后续才可能获得收益。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吝啬将方法分享出去,那么只能两手空空。

    其实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些事你不说,别人也会说的,还不如你自己说。说得好了,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到同频的人。即使说得不好,只要你坚持去说,能力也会慢慢提升起来。

    也就是说,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会带来“非线性”的收益,损失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收益则可能是不成比例的、超出想象的。

    将心智模型打磨成一款产品,也是一种双赢模式:用户获得便利,在无需精通的领域可套用现成的“心智模型”来解决问题;创作者获得用户反馈,发现这款“心智模型”潜在的问题,更富创造性地将其升级,打造成一款更优质的产品。

    比如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知识付费课程,“如何写出好文案”“如何练就超级搜索术”“如何做好PPT”,它们就是从课程讲师的一个“心智模型”慢慢迭代进化而来的。

    想通了这些,你是不是也可以专心打磨自己喜欢或擅长领域的心智模型,然后推出一款产品呢?

    这个产品并不限于“实体,”它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可以是文章,可以是视频,可以是讲座,可以是社群,甚至可以是整套课程。

    一切都有可能,重点是你要善于学习,敢于尝试,乐于分享。

    好了,知识IPO已经基本为大家介绍完毕,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其实它就是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DIKW模型的应用层。

    I(输入问题)能够赋予D(数据)意义,即D(数据)+意义=I(信息)。(是什么)

    P(解决问题)需要根据I(信息)进行实践,即I(信息)+经验=K(知识)。(怎么做)

    O(输出产品)代表将K(知识)迁移运用到更大的范围,即K(知识)+迁移=W(智慧)。(为什么)

    知识IPO一个流程下来,你就完成了这个领域由D到I到K再到W的认知层次升级。

    最后,打个小广告,你想通过知识IPO流程快速升级自己的认知吗?你想结识各个领域善于思考乐于交流的大神吗?你想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扩大自身影响力吗?

    那就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赶紧加入“棕棕的思想夜宴群,”体验社群学习给你带来的认知跃迁吧!

    现在是限时免费阶段,以后就不一定有这等好事咯!

    如果你想好了,请通过公众号联系我,备注思想夜宴。拉你进群体验一周,然后我们双向选择(是去是留)!

    如果你有幸留下,就会有无数次的知识IPO带你飞速跃迁!

    【重要概念】

    DIKW模型

    知识IPO

    思维模型

    心智模型

    生成性学习

    MVP

    复盘

    【知识源头】

    GongZhongHao:

    L先生说

    (培养逻辑思维,扩展认知,打开心智的首选)

    书籍:

    《跃迁》

    《认知天性》

    【工具推荐】

    幕布

    印象笔记

    讯飞输入法

    往期精彩内容:

    棕棕的思想夜宴vol.1

    棕棕的思想夜宴vol.2

    棕棕的思想夜宴vol.3

    棕棕的思想夜宴

    用心理学看世界,

    认识自己。

    与你一同打造知识体系,

    开启跃迁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学习方式很无趣?不如来一次知识IPO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ntwhtx.html